几家欢喜几家愁

——解读“1999世界电视100强”

作 者:
陆地 

作者简介:
陆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原文出处:
国际新闻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英刊《国际电视商务》评出的1999年“世界电视100 强”(以下简称“100强”)又揭晓了(详见《TBI》July/August.1999)。这已是该刊连续第8年开展这类评选活动。其评选的方式、方法、 结果以及意义已为国际电视业普遍认可。表面上看去,这种评选结果只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名次的排列,但实际上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攻守取予、得失喜悲埋藏其中。倘把历年的评选结果连续起来分析,更是觉得其中奥妙无穷。

      一、产业“雪球”滚愈大

      1999年,进入“100强”行列的电视企业总收入约1,380亿美元(这里的收入实是指上一财政年度电视企业出售广告和订费、接收机的执照费或政府津贴、节目制作和发行费或出售节目的版权费,不包括硬件的销售,如电视机、卫星接收天线、电视信号的输送等。和1995 年的930亿美元、1998年的1,243亿美元(实际收入)相比,“100强”的总体实力每年以超过100亿美元的台阶迅速攀升。倘若再加上“100强”之外的成千上万电视企业的收入,那么,全世界电视产业的产值一定更加可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有电脑、网络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强力冲击,国际电视产业的“雪球”仍然是越滚越大。

      二、肥猫更肥“马太化”

      1999年的“100强”中,美国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已连续第七年高居龙虎榜首,电视收入达184.62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68.79%),比居榜眼位置的美国电信公司(TCI)多出整整111亿元,是最后一名——美国米高梅公司(MGM)当年收入(1.978亿美元的93倍多。而时代华纳在1995年“世界电视100强”评比中实现“三连冠”的时候, 电视收入不过是48 亿美元,和紧随其后的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电视台(Capital Cities/ABC)的44亿美元、美国电信公司(TCI)的41.5 亿美元、日本广播协会(NHK)的40.5亿美元,相差无几; 和当年的最后一名——新西兰电视公司(TVNZ)的2.01亿美元相比,收入也不过相差20倍。由此看来,进入“100强”的门栏没有逐年增高, 甚至还有点降低,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世界电视产业的风雷激荡中,表现得似乎越来越明显。按照《国际电视商务》杂志自己的说法就是:“肥猫更肥”(The fat cats have just got fatter)。

      三、美人扶上秋千架

      进入“100强”,并不意味着就进入了“保险箱”。 纵观8 年来“100强”的花名册,不但大多数电视公司的排名每年都有变化, 而且年年都有“黑马”闯入,甚至一强被另一强连毛带血鲸吞。比如,1998年“100强”中有6强在1997年还名不见经传,而1998年的“100 强”中竟有16强是新人新面。1998年榜上无名的福克斯娱乐公司(Fox Entertainment)1999年几乎一步登天,坐到了第7强的交椅上, 比其母公司——默多克(Rubert Murdoch)的新闻公司(News Corp.)还“强”(第8名)。而巴西的环球组织(Org.Globo)虽然1997和1998两个财政年度的电视收入持平(都是14亿美元),但却由1998年的排名第10,陡然落到1999年的第28名。这种“不进则退”的现象,一来说明了世界电视产业竞争的激烈,二来说明了一些竞争者进步的速度更快。因此,如果把世界电视产业“百强榜”比作一个摇摆不定的“秋千架”,那么,电视企业这个“美人儿”一旦“坐”上去,便起伏难测了;如果不想被“甩”下去,只有硬着头皮“荡”上去。

      四、“舞台”倾斜两头怕

      “世界电视100强”评的虽然是电视产业内的事,但透过这“100强”的一行行数据和地理分布,也分明折射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乃至科学、文化的发展概况。比如,历年来的“百强榜”名次虽然有变化,但倘以国家为单位,世界电视十大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的整体位置却稳如泰山(见表1)。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十大电视产业强国,除澳大利亚外, 都是连续多年的世界“经济十强”之一。而且,相对于世界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电视产业的舞台更加倾斜(见表二)。在1999年“100强”中,上述十大强国的电视机构竟占了79个,总收入1,180亿美元,约占“100强”总收入的85%;其中,美国的电视机构在“100强”中占据了31个位置,包括收入最高的前5名, 占去世界电视产业的半壁江山(52%强)。而地广人多的亚、非、拉地区(包括大洋洲),总共只有21个电视机构入选,总收入约200亿美元。 若是减去亚太地区属于西方阵营的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视机构及其收入,1999年“世界电视100强”中真正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电视机构只有区区7家,总收入38.65亿美元,只占“100强”总收入的2.8%。 如此倾斜的世界电视产业舞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显然是一个噩梦,在追赶乏力的情况下,许多亚非国家对西方电视产业列强的扩张畏之如虎,对天空开放慎之又慎,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处在倾斜的电视产业舞台另一端的西方国家也远非高枕无忧。电视产业的畸形繁荣使得该产业在欧美的竞争十分激烈,弱肉强食的兼并不但使每一个电视企业如履薄冰,而且使一些相对“弱小”的国家政府心惊胆颤。比如目前在欧美流行的一种“默多克恐惧症”,“患者”中不但有电视企业的老板,还有一帮政客和所谓的文化精英。他们置其一贯叫喊的“言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规则”于不顾,同心协力,围追堵截,拼命遏制默多克这条国际“电视恐龙”的大脚掌踩进自己的国家和“市场领域”。当然,在“倾斜的舞台”两端,“怕”的内涵并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怕”,主要出于政治、文化和社会稳定的考虑,间杂一些经济因素;而西方国家的“怕”,则主要出于经济的考虑,间杂一些政治、文化因素。

      上述只是就事论事的“解读”,下面我们来谈谈中国的电视产业到底能从“世界电视100强”的评比中,悟出点什么。 中国的电视产业论数量,世界第一;论经济实力,绑在一起也只能在世界电视产业的中游浮沉。“吨位”最大的中国电视产业“旗舰”——中央电视台1998年以4.95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世界电视100强”,排名第57。 今年“身价”长到6亿美元,排名跃升到第51位。静止地看, 这显然是个可喜的进步。但和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国际政治地位和电视人口数量以及幅员相比,这样的位置仍然有失“体统”。若是以每年提升6 名的速度,中国中央电视台挨着世界电视10强的边至少要到2006年;若是以每年1亿美元的速度递增收入,则至少要20以后才能望见今年第10 强“第一媒体/美国西部电视集团”(Media One/US.West )的“项背”(28.82亿美元)。至于追上今年的首强——时代华纳(Time Warner )的电视收入水平,则是22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了。但按照中国电视产业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发展速度,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了。难道中国的电视产业真的只能亦步亦趋,不能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跃进吗?从“世界电视100强”的兴衰荣辱中,我们似乎发现了希望, “悟”出了“升”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