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幽默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艺术手法,因此,教学中需要幽默。富有幽默的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便会使学生感到死气沉沉,冷冷冰冰;如果教学没有幽默,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枯躁、产生沉闷压抑的心理,使学生昏昏欲睡。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就批评过的:“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象个瘪三么?”在国外,往往把有无幽默感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美国保罗韦地博士通过调查,概括出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有幽默感,因为“每天她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得课堂不致单调。”因此,我们提倡把教学与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是重视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 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学幽默有别于生活中艺术中的幽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生活中的幽默主要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常常是人们处理困难和尴尬境地时,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艺术中的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一种对事物的矛盾性的机敏反映,一种把普通现象喜剧化的处理方式。教学中的幽默既有生活中的幽默和艺术中的幽默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发现某女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计算错误较多,有一次作业中有三个地方出错误都是计算错误,教师在作业本上给她写了一句话:“一错二错连三错,错错都是计算错”。并幽默地对她说,在你的作业本上有我送给你的礼物。下次作业交上来时,那女学生也写了一句话:“早算晚算天天算,算算不会再错算”。还写了横批:“走着瞧”。后来她的计算能力有了提高,在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进入班上前三名。 综上所述,我们把教学幽默归纳为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物件,以其引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幽默类别的多样性。 按结构的繁简的不同,教学幽默可分为复杂的教学幽默和简单的教学幽默。 复杂的教学幽默是指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有开头、有经过、有结尾的过程完整的教学幽默。其结构包括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三个阶段。所谓引起悬念阶段,是指教师运用奇语,巧设“迷宫”,避实就虚地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使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来捕捉有关的信息。所谓渲染铺垫阶段,是指教师运用夸张、比喻等叙述手法,反证、反驳等议论手法,陈述、引用等证明手法,别具匠心地进行扣人心弦的渲染“迷宫”,使学生眼花缭乱,产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感,急于走出“迷宫”,积极求索问题的答案。所谓反转突变阶段,是指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节点上,教师却运用妙语“忽然一闪”,使学生疑团顿释,豁然开朗,走出“迷宫”,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收到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现用一例来说明。一位教师教李白的《赠汪伦》诗时,先给学生讲故事,李白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大当,受过一次“骗”。这个骗他上当的人就是汪伦。汪伦是安徽径州的一个隐居的人,他非常羡慕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人,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了解李白“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本与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后来,李白与汪伦谈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诗事懂了,诗句也记住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教学幽默的实例。不过,实际教学中此种情况不多见,因为教学内容本身不是都能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幽默。 简单的教学幽默泛指教师一个幽默的动作,一种幽默的表情,一句或几句幽默的话。从结构来说是不完整的,有的只有两个阶段,如从悬念到突变;也有的只有突变一个阶段,如象在讲述中出人意外地转个弯而获得幽默的效果。教学中大量需要的和实际存在的多是这种简单的教学幽默,它调节并活跃着课堂气氛,把本来艰苦的劳动变得轻松,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得到愉快的享受。 按表达的方式的不同,教学幽默又分为语言的教学幽默、非语言的教学幽默。 语言的教学幽默又有口头语言的和书面语言的之分。 口头语言指的是教师口头运用比喻、夸张、婉曲、双关、反语、拈连等一般手段及伸缩、断词等特殊手段,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故错、快板等表达方式而进行教学幽默。例如双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一种特意的语言环境,教师有可能利用词的多义、同音或同形的条件,用一个词同时去关联两种不同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而产生幽默感。又如故错,一位教师教文言文《芋老人传》中的“何向者之香而甘也”“尚何芋是甘”“是芋是乃妇也”几句时,自己分别先译为“为什么姓向的人那么香甜?”“和尚为什么说芋是甜的”“这是芋看望他的老婆去了”等语,学生听后立刻哗然,群起而纠正之。在这轻松愉快的纠正错误过程中,收到了于乐施教的效果。 书面语言指的是在黑板上或者在批改作业中或办墙报中,运用批注、打油诗、语录、格言等实施的教学幽默。例如有位教师的儿子在他所任课的班级学习,在默写“子曰:学而时习之”时,把“而”写成“儿”。他便在儿子的作业本上批道:“而”有“却”“但”意,表转折;“而”又有“而且”意,表递进;“而”没有“儿”意,我儿学“而”应仔细。这种批语的幽默能激发学生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非语言的教学幽默又有动作的、表情的和物件的之分。 动作的是指教师利用手势、头势、体势而实施的教学幽默。例如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用教鞭在学生们头上晃了一下,但并没有打下去,学生们笑了,魏巍多年还铭刻在心,可见其感染力之大,这便是动作的幽默。 表情指的是教师利用面部、眼神的变化而实施的教学幽默。 三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优秀教师也认为,良好的教学幽默可以收到别的教学手段所难以收到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幽默为何有这样的奇效呢?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功能。 教学幽默具有活跃课堂心理气氛的功能。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受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在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自信心。在紧张沉闷的情境中,学生则容易感到压抑、痛苦。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教学幽默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人人精神愉快,个个情绪激活。在这愉快、欢乐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不仅会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和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能使师生认识方面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巧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慧。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国外有的学者也认为,幽默能打破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几声片刻即逝的笑声,能填平人们的地位或看法之间的鸿沟,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都看重教学幽默的这一作用,鲁迅在教学中就常用这一方法。一次他在讲《中国小说史略》中《西南荒径》时,说有一种“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三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人回答了三个方向,令人啼笑皆非。随之鲁迅幽默地说:“大概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哄堂大笑。学生在哄然的笑声中,既清除了疲劳,舒展了一下紧张的神经,又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情绪高涨,直想往下听。可惜,有的教师却忽视幽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板着面孔平淡无味地照本宣科,这种干巴巴的、令人窒息的课堂教学,不仅会压抑学生的智慧,而且容易使学生厌倦,漫不经心,甚至反感,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