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光译 最近几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并且愈益重视学习的原理在学校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不管人们认为教学应由教师、教科书编写者,还是应由课程编制专家来设计,他们对于在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中学习起关键作用这一点,看来认识一致的。 倘若对研究学习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加以考虑,就常常会发现与下述情况有关的教学问题。 1、为使学生学得最有效。学习任务应如何呈现? 2、当学生从事某项任务时,应当要求或鼓励学生本人进行什么样活动? 3、必须向学生提供什么样才能确保任何可得的东西,且可用于今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些问题在教育中是一直存在的。今天作出的回答不完全等于昨天作出的回答,明天的回答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地加深了对人的行为及决定行为的因素的认识。所以我认为,不应当回避出现的变化,同样,也不应当接受这种观点:认为新知识难以运用新设计的教学程序之中去。看来,改进教学的机会很多,而风险却很小。 学习研究之状况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领域,今天对人如何进行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正处于激动人心的状态中。人们对人类的学习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发生的认识,已经发生并仍在继续发生着许多变化。可以说,对这些变化最一般的描述,也许就是研究者正从联结主义的学习观转向信息加工的学习观。过去,比较陈旧的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现在我们正迅速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刺激是由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一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的,而了解学习也就在于指出这些不同的加工过程是如何起作用的。一个神经活动与另一个神经活动的联结仍可能是这些加工过程最基本的成分,而这些过程的不同却使联结本身成为学习和记忆的一种十分简单的模式。 本文的目的是就人的学习和记忆在认识上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进行概述,并指出这些变化对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具有什么意义。需要强调的是,我不是在提出一种新理论,我只是简单推测在我看来学习理论的趋向是什么。 陈旧的观念 比较陈旧的观念是,不管学习者是学说一个新词,系鞋带、作分数相乘的运算、复述历史事实,还是解决一个有关的转动问题,学习基本上是同样的过程。桑戴克基本就持这一观点。他说,他已经观察了人们完成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断言,学习一律受同样的影响和同样的规律所支配。那么,这种有如此广泛普遍性的学习模式又是什么呢? 它的原型就是条件性反射,其中有一对刺激和重复一系列的尝试。这两个刺激必须一起呈现。或者一个刺激必须紧跟另一个刺激出现。它与人的情绪反应,诸如眨眼或皮肤电阻量的变化有着典型的联系。条件反应的规模,从低水准开始,而后,随着对两个给定刺激的越来越多的重复而逐渐提高。人们一直以这样的结果来证明:重复使习得的联结逐渐增强,这种增强的过程是按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的。 从其它各种习得的活动中,如投标枪这种简单的运动技能和单词表或几套配对词的记忆活动中,也获得了具有类似特征的学习曲线。 记忆、“记住”这种习得的活动又是怎么回事?学习保持得较好是重复的结果吗?在学习时,一遍又一遍重复的东西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是否能更好地回忆起来?描述遗忘的曲线也许同样熟悉。就象无意义音节表之类的东西那样,开始时遗忘很快,几周后大约只记住了20%这一点上。而象运动作业通常保持得很好,经过与上述同样的时间,其保持量竟高达80%。 这些是有关记忆的基本事实。但是重复又是如何来影响记忆的呢?如果多次重复原来的记忆情景,保持会更好吗?回答是,据经常引用的证据表明,保持是好的。在原来学习期间增加重复尝试的次数有降低“遗忘曲线”之成效,亦即有改进任何时候测量到的保持量之功效。譬如,安德沃特说过,要求回忆的任务的“学习程度”乃是从实质上影响遗忘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则是起干扰作用的联想,而这种联想的强度也视其学习的程度而定。应指出的是,安德沃特使用“学习程度”这一词组时,他指的是练习量,换言之,即重复量。 现在,我想对我称之为“比较陈旧的”学习与记忆观对教学的含义作一概述。教学的设计者或教师必须作的两件主要事情是:首先,他必须安排好外部的呈现条件,以便使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个恰当的时间控制。换言之,就是使得刺激的呈现与反应的发生相接近。其次,必须保证有充分的重复。这种重复必不可少,原因有二,重复会增强习得之联结的程度;在一定的限度内,重复越多,学习越好。而且,重复是保持记忆所必须的,重复的次数多,保持就好。这些学习观念通过各种途径运用于教学过程,可能影响于几代的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法。 对陈旧观念的质疑 近些年来,在学习和记忆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的重要实验研究,对上述这些陈旧的观念提出了质疑。本文所讲的只是少数几项十分重要的新研究,用以阐明长期存在的一些疑问及其可能的答案。 学习需要重复吗?早在1957年,罗克就对这一问题作了一项颇有争议的研究。从那时起,它便激起了许多其它的研究,有些研究指出了他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另一些研究则支持他的结论。该研究结果的耐人寻味之处,在学习几套言语配对联想时,练习本来并没有增加每个学习项目的程度;每个项目要么学会了,要么没学会。诚然,有时练习第一次就学会了;有的则要等到第二次,第三次……等等,才能学会;但每个项目一旦学会,就意味着完全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