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式学习的实施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俭福(1946— ),男,江苏通州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及思维科学研究。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 通州 226300

原文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自控式学习不仅是符合世界趋势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具有变革作用的教育行动。教学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逐步提升到“教为不教、不教而教(自教)”的教学新境界;德育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逐步提升到“育为不育、不育而育(自育)”的德育新境界;管理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逐步提升到“管为不管、不管而管(自管)”的管理新境界。这些尚未完善的领域,正是人们大可用武之地。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1751(2000)05—0029—06

      近几年来,人们在对“学会学习”的研究中普遍感到,学习的优化与有效靠的不仅仅是一种程序化的使学习过程严谨、学习环节到位的他控式学习,还有一种超越于程序化学习之上的,能使学习者作为主体随时监控与调节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控式学习。这种学习正在受教育者不断自我学习、不断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延伸。他控式学习好比“火箭”,自控式学习恰似“卫星”,“卫星”一旦由“火箭”推动升入太空之后,便可以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和人生宇宙中自由自主地运行。人的自控式学习途径是多方面的,而在学校教育中通常有教学、德育和管理三种基本途径。如果说与生俱来的自控禀赋是人的第一天性的话,学校教育的诸多途径则是人性的拓展与升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扩充与丰富,是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直立行走”,因而可谓之为人的第二天性或第二生命。

      一、教学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

      我国传统教学体系的形成绵亘时间久长,名家叠出,代有建树。虽然其间有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冲击,但它的坚韧性、排它性及相对封闭性使之未旁逸斜出而一枝独秀。在我国,甲骨文中已单独出现了“教”字和“学”字。据《说文解字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觉悟也……下所效也”。作进一步分析,“上所施”的“施”,在当时主要指操作、演示,即传授蓍占和龟卜;“下所效”的“效”,主要指模仿、仿效,即学习蓍占和龟卜。在《书·商书·兑命》中首先出现了“教”和“学”的联用:“教学半”。宋人蔡沈注:“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孔颖达注:“上学为教;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益已学之半也。”引用这两段注文说明我国最早出现的“教学”一词,主要包括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人学习和自己学习。[1](P150)《学记》发挥“教学半”的思想, 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是说教和学能互相促进。因此,从中国教育史考察,我国古代所指的“教学”,是教人学习和自我学习,十分强调“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从孔丘开始,特别是孟轲,在他们的教学实践及与学生谈话中就极重视“自求自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为政》)“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限之左右逢其源”,[3](《孟子·离娄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3](《尽心上》)思孟学派所倡导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则更注重于受教育者自身的“内省”、“自明诚,谓之教。”至二程及其四传弟子朱熹更为强调教与学要“求于内”、“学贵于自得”、“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4 ](《朱子语类辑略》)“读书须要切己体验”。尔后,陆九渊、王守仁等也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注重学生自身的“自求自得、体察涵养”等论题。这些真知灼见及教学实践本身已包蕴了丰富的自控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内涵。由此可见,教学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既不是源于西方的“舶来品”,也不是来自某些人对名词或概念的“主观臆造”,而是源远流长的我国教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它与现代教育是否具有活的联系呢?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变量,且是一个慢变量,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5]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教育的责任要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就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上,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我国台湾学者陈迺臣博士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是应该包含有教导和学习的因素在内,但反过来说并不一定为真。亦即有教有学的行为或活动,不见得就是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活动。”[6](P223—224)我国大陆学者雷鸣强博士也曾经指出:“教育是社会与个人在精神和物质价值方面的投入产出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一种创价活动。”[7 ]故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化人”的活动将社会成员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实现人的“社会化”,成为一个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因而具有智慧与力量,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如果我们认为人具有所谓的价值本性,人的生存是价值生存,人类的发展是价值生命的延续,在这一特定意义上我们就可以说: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环节。而作为运动着的价值生命的中介,教育所要教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价值生活能力也就只能是价值理想及其学习、创造和追求的能力——而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价值取向’的能力。”[8 ]这些能力无不凸现出教育对人的生命本质所规定的东西的关注和追求,而培养这些能力将极大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从世界教育走势看,1997年4 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未来的学校”教育大会上,主讲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今后需要的是能够自己主导学习与工作的人才,而不是等候指示的下属。所以,学校教育的趋势也应该成为由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而不是由旁人指示及安排,更不应该受制于既定的课程或制度。与会专家推介了四种学习模式:(1)以专题项目研究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教师的角色及责任是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方向及内容,选择专题,运用电脑等各种现代媒体吸收知识;或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不必考试,由学生自己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随时给学生以协助和指导。(2 )每日必修课与选修课参半学习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要解放学生的下半个学日。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校仍拟定一些“必修课”。不过,学校只“填满”一半的上课时间;腾出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自己决定当天究竟还要学什么,推动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生活。(3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由教师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真正进入知识世界去求知。要解决问题,大家就围在一起讨论,开展辩论,甚至争论。在这里,学生个个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只扮演教练的角色。学生如在问题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教师应给以提示和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寻找多种答案,直到学生满意为止。(4)完全自主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和满足。学生一旦懂得自我主导学习之道,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走出自己的路来。学校的责任是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要求,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必要时聘请校外专家给学生以指导。[9]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控式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化自得、自我发展,对培养21世纪的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中自控式学习的实施是一个全球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