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88(2000)03—0079—(04) 米歇尔·蒙田(1533—1592)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散文作家,以怀疑论和人文主义思想闻名于世。他的以怀疑为主基调的哲学思想是反对经院哲学和宗教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套与经院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新教育思想,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过广泛影响。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蒙田本人是个道德学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从伦理观念中引出来并为其服务的,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和有能力的人,其中道德品质的提高对培养对象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道德教育是蒙田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其名著《随笔集》中,蒙田以儿童教育为例阐发了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反映到教育上就是科学文化知识逐渐取代传统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加上文化、艺术在当时取得的多方面成就,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些进步的教育家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智育、体育、美育、德育结合新的条件加以发挥,以彻底清除经院教育的不良影响。在这个时期,道德教育获得了重大发展,人们在逐渐破除对神的崇拜——旧道德标准的基础上,转向对人的尊重;提倡科学和民主,为真理而献身成为新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蒙田提出了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的地位 蒙田对于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变革总是经过缜密思考后才下结论,其中经验材料是他形成结论的必要依据。他发现,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相比,人们的教育观念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首先表现在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者还是哲人并不十分清楚;其次是不了解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尤其不明确道德教育的社会意义。蒙田分析说,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在内,对这些问题都没能给予足够重视,“我们的父辈花钱让我们受教育,只关心让我们的脑袋装满知识,至于判断力和品德则很少关注”。〔1〕。 重知识教育而轻能力培养和品德提高是当时教育的两大弊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下去势必会把教育引向斜路。 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才,然而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方式培养的结果会各不相同。旧的经院教育造就的是一些只知读书而不会动脑动手的书呆子,他们缺乏理解力和创造力,因而是一些无用的“人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从谋生或实用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为此,蒙田把自古以来的培养结果分成两类:一类是学者,一类是哲人。学者乃是有学问的人,学识渊博当然是好事,但知识太多却不会使用必被其拖累。哲人是善于学以致用的聪明人,他们道德高尚,并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有用的工具,只有这种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使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出哲人而不是一般的学者呢?蒙田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明确各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活动。众多的学科知识大体上包括两个门类,即一般知识和道德知识,这两类知识对于培养对象来说有不同的作用。一般知识能够使人有学问,只有道德知识才能教会我们做人,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知识不能不居于主导地位。“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善良这门学问,那么,其它任何学问对他都是有害的。”〔2〕知识是人生的必要工具, 运用知识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要正确驾驭和运用知识,必须有道德高尚的人和科学的使用方法。蒙田在文中告诫人们,学问不是用来使没有思想的人有思想,使看不见的人看得见的,它的作用在于训练和矫正视力,但视力本身必须是健康的,可以被训练的。道德对人生起着统帅和支配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指导人的行为,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道德知识,不能不接受道德教育。 蒙田独立提出的道德第一的思想,是与他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博学深思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分不开的,重视道德教育是古代文化的传统,无论在古代哲学思想还是教育理论中,道德德性都被看作是人性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被当作塑造良好人格的主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的德行与身体、财富并列看成人生幸福的条件,认为德性并非天赋,人们完全可以靠后天的教育和训练而得到。德谟克里特也强调过实施教育改良社会道德的重要意义。虽说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追求知识崇尚科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但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表象我们不能不看到,道德与社会发展正呈现出严重的背反状态。历时30余年的宗教战争暴露了人性的丑恶,唤起了蒙田改良道德拯救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他从心底发出呐喊,希望人们能够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做起,共同关注社会的道德问题,通过教育的方式改造人格,实现重振社会道德的理想。诚然,蒙田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是深刻理智的,然而单纯依靠教育改良社会的做法未免过于简单,事实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当时道德滑坡的局面。 二、道德教育的目的 如果说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人的塑造的话,那么蒙田关于学者和哲人的区分则是大大深化了这一思想。在剖析当时教育弊端的基础上蒙田深刻指出:“我们的教育仅仅不使人变坏那是不够的,应该使人变好。”〔3〕作为教育者不能光凭良好的动机办事, 还必须对培养的结果负责任,要关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道德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存打下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而迷失方向,失掉最根本的东西——做人的起码道理。教育者要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教给他们生存和交往所需的必要知识,这一点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儿童尚处于人生的初期,发展方向不明,变化规律难以把握,教育培养的任务显得异常艰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重点,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教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