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管理”论

作 者:
刘毓 

作者简介:
刘毓,江门教育学院 管理系,广东 江门 529000

原文出处: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创新管理学科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我国学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作者认为,学校创新管理是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素。本文就学校创新管理的含义及特点、理论模式及价值、实施创新管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 (2000)04—0099—05

      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当前,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顺利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支柱作用的学校管理这一基础要素却关注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管理科学,兴教之道。笔者认为,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先审视学校管理自身,必须从学校自身的创新管理做起。因此,对学校创新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含义及特点

      学校创新管理(以下简称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本文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即学校管理者创造性地驾驭学校管理体系,力图以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总称。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创新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校本管理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有所创新。其基本特征表现在:

      1.创新管理不只是一个创新链,更是一个创新系统。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创新过程是一种“线性模型”,即是一种“创新链”。在这种线性模型(创新链)中,创新管理过程被描绘得相当简单:创新愿望——创意与方案的选择——创新行动——创新评价与总结。这种创新链是线性的、静止的。创新管理的过程被解释为只要增加上游的创新愿望就可以直接导致下游的创新结果的产生。实际上,学校创新管理过程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复杂得多。创新有许多的起因和知识来源,可以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创新也有多种形式,包括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观念的创新、管理组织和工作方式的创新、管理技术和结构的创新,特别是学校管理者本身的创新和对知识与人才的高度重视等。因此,学校创新管理是许多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创新管理不只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不只是线性的,更是多维的。它体现了学校进行创新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内在联系。

      2.创新管理不仅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物质激励,更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精神激励。学校中的教职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断创造新的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即他们是学校创新的主体。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在当今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就显得异常重要。传统的学校管理虽也强调精神激励,但更多的是物质激励。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时代,学校管理尤重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责任,使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

      3.创新管理不仅体现了竞争性优势,更体现了合作性优势。学校管理的发展是以“竞争与合作”这一辩证关系的互动作为标志的。任何竞争都不外乎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广义来理解这里的“生存”,它既包括自身的生存,也包括自身与环境的(以及竞争对手)共存。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并不是为了从实体上消灭对手。过去的管理虽强调竞争,但这种竞争往往容易走上极端,即把竞争对手看作敌人,竞争的战略往往是为了争夺同一块蛋糕,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一输一赢。而学校创新管理则更注重合作性战略,强调通过共存促进学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共存的前提下求发展,在竞争的关系中寻求合作。这样一来,知识的总量增长了,蛋糕变大了,变多了。合作的结果是双方都获得了利益。因此,合作性优势体现的是双赢的局面,它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之间的知识流动,为学校创新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信息源。

      4.创新管理不只关注眼前利益,更关注未来利益。任何一种管理总是受到一定的利益驱动而得以进行。传统的学校管理在口头上虽也强调要目光远大,但在行动上却往往只着眼于现在,对能马上带来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非常重视,而对于一些在短期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暂时不明显的项目则不感兴趣,关注甚少或根本不加关注。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现在,必将限制学校的发展,也会导致学校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创新管理则立足于现状、放眼未来,不满足于能直接带来眼前种种利益的驱动,不满足于安于现状,习惯于看滩守业的守旧型管理,而是以想事业、干事业、创事业的进取精神,对于面向未来的各种创新活动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整个学校充满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的氛围,为学校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模式

      构建较为科学的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必须考虑:应具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学界主要是介绍国外的学校管理知识和理论体系,并未形成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理论体系。要使创新管理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必须融合我国古代直至当代一切优秀管理范例、管理方式,从中提炼出中国本土的管理精髓,这是我国学校创新管理之源。应虚心学习国外学校管理理论和经验,必须融合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优秀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及模式,剔除其中唯利损人的反人性内容,吸收其中恰当的管理方式、手段的合理成分,这是我国学校创新管理融合的主流。应大胆创新,融合并非目的,融合是为了创新。只有通过对中西方学校管理思想乃至人类文明中一切有益于建构中国特色学校管理的有效成分,进行最广泛的大胆吸收,才能最终创立起中国特色的学校创新管理模式。为此,笔者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导向、组织变革三位一体的理论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