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研究视野下教学论的主要问题

作 者:
彭钢 

作者简介:
彭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理论。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但人们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并没有在教学论中占有主体性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把握采取的是分析性的方式,课堂教学被分解为“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而作为整体的课堂教学却消失于人们的视野。若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把握,可以看到,尽管在思维角度、语言表述、分析方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相反,由于课堂教学所描述的特定语境和特定时空,在问题范围聚拢缩小的同时,问题本身却聚焦和放大了。

      本文以“课堂教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的整体对象,试图从“效率与公平”、“规范与解放”、“科学与艺术”三对范畴的教学论认识的描述和理解中,提取和分析教学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或基本问题,从而辨别教学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理念选择。

      一、效率与公平

      几乎在所有的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领域,效率与公平问题都是基本问题之一,并且一直是一对难以妥善处理从而构成语义分析困境的重点范畴。但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这对问题无法进行语言分析哲学的“悬置”处理,而只能放进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把握。

      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班级授课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适应近、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来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如果套用“公平”与“效率”这个公式,可以毫不迟疑地得出结论:班级授课制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追求“效率”理念的。它通过高度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上,近百年来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它确实是一种比个别化教学更有组织程度和更具整体效率的教学组织方式。近百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这种教学组织方式,教学领域的技术性变革在不断地提高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有效率的教学组织方式并不能必然地保证教学效率,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学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无效甚至是有害劳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仍然是我们所面临的严重而紧迫的现实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学习化社会的逐步形成,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化、大众化,在相对封闭的特定时空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正面临全方位的新的挑战。在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主体化的学习环境和学生面前,“教学效率”的内涵正逐步丰富与扩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学论研究的新问题。

      当我们将效率问题与公平问题联系起来考虑时,就陷入了更为复杂而矛盾的困境。“公平”与“效率”就象“鱼”和“熊掌”一样不能兼得:追求效率就必须牺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全面、充分发展的“公平”;要追求公平就不得不牺牲使全体学生达到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效率”。然而,对每一个独特的学生来说,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教育要求和方式,显然是一种介于“压抑”和“驱使”之间的“不公平”。更何况,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制度和教师行为,在面对学生发展潜力、发展程度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时,不仅是不公平的问题,有时表现出来的简直就是歧视、粗暴、野蛮。也许我们可以自我安慰或自圆其说,现代工业社会需要的是个体性的片面,通过社会性的调节与互补达到整体性的全面;个体的片面发展是一种必须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或类型等等。但这种说法和安慰本身,就具有一种残酷性。

      几乎可以这样断言,以“效率”作为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和主旋律,“公平”理想的生存空间就必然十分狭窄,就永远是一株沙漠中发育不良、歪七扭八、挣扎活命的沙枣树。然而,教育理想的光辉始终驱使着人们设想和设计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如何使每一个个体全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不厌其烦地开出了一张又一张药方;学校教育也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力图在班级授课制的“桎梏”下浇灌出个性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花蕾。这使得“公平”问题不断叠加累积,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异常引人注目的焦点。教育的理想总是非常顽强地超越着现实,引导着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全面性、综合性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以“效率”为基本理念引导的课堂教学,其“正当性”、“合法性”、“霸主性”的地位,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极大的威胁,其权威的法理性正在动摇。“公平”理念的正当性、权威性正在逐步上升。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领域,在比较普遍地解决了效率问题的前提下,“公平”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效率”,攫取了统治性的法理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公平”的价值选择,开始获得更为广阔也更为合法的生存空间。

      在我国,一方面是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是教学公平的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围绕着“公平”理念,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曾经历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等若干个标志性的价值选择阶段。从课堂教学改革自身发展趋势的角度看,需要用“个性发展”的概念来整合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使教学具有更高层次的“公平”理念。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平与效率问题,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发展个性(含创造性),将会长期并存,交织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