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试论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孟登迎(1970-),男,陕西渭南市人,博士生北京 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228X(2000)01-0070-03

      在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教育放到了空前重要地位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只要我们清醒地分析目前的独特国情,冷静地考察教育的现状,自然会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所负载的责任。

      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十分复杂。仅从表面上看,许多大专院校都在扩招学生,但是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来说,我国的各类教育现状都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国家多年培养的大量优秀人才严重外流,而与此相应的却是众多低素质人口期待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大部分中国人(包括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依然相当有限。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人民生活水平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不能不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一提到教育的现代化,人们往往想到要扩大办学规模,增加经费投入,进口各种设备,这都是有道理的。但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含义还在于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而不能只停留在对发达国家物质设备的模仿上。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应该转变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校的管理和投资渠道更为多样,从而形成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种多样的高校发展格局,使更多的学生能接受更为有效的教育。而与此相应,中小学教育将真正摆脱对高考的依赖和附庸地位,转入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不再为应试教育而适足削履,使青少年教育真正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高等院校的招生和教育问题有直接的关系。招生人数的偏少与学生基数过大之间难以解决的矛盾,高考统一命题考试与具有多种潜力的考生之间的不谐调关系,考试成绩可操作而素质评判难以量化之间的矛盾,都使得中小学教育不得不采取应对升学考试的许多方式,比如人们经常批评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等弊端。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今年许多大学都开始扩招,各种渠道的贷款方式也开始启动),中小学教育将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高等教育这一根源性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中小学教育还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积极地、前瞻性地去探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化问题。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正视以下几个问题相当重要。

      一、教育的长远目标及近期效果问题

      教育的长远目标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当然有重大意义,这一点我们强调得比较多。但教育要想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还得落实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上,空洞的责任感不会有丝毫的促进作用。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首先是让人的各种潜力素质得到科学培育的问题。只有努力使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才会有活力,国家才会有希望。这里的“全面发展”不是指让孩子门门功课都优秀,而是指必须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分析、判断和思考,逐渐理解自己的人生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形成自我负责的观念。不少老师和家长似乎很注意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是下降还是上升了,不大注意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或其它非智力的意志力是否有所进步,从而用简单化的方式赞扬或训斥孩子,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机会。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有许多发展的可能性,只要培养起一种自信、活泼和坚韧的心理素质,许多在大人们看来不可能的创造性成果都可能发生。我们不能对任何一个孩子丧失信心,不要仅从教育的短期效果,尤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作为教育目标的评判标准,否则只能对孩子有害而无益。

      二、教育实践中的民主作风问题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全面理解和全面培养,因而在教育中更应重视尊重学生的问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应该是对人性有深切理解的人,他应该懂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本身就带有时代或个人的局限性。优秀的教师不应把自己看作高于学生一等的人,尤其要警惕自己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禁锢影响和专断控制欲望。某些老师不自觉间忘记了应该将孩子看作有情有性的活生生的人,就产生了对孩子的轻视心理,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占据者和宣传者。加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对权威的不正常崇拜,我们往往将对老师人格的尊敬与老师思想的盲从混淆在一起,从而使一部分教师也沾染了封建官吏式的权威和专制的习气。要改变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素质的深层提高,由于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要做到启发孩子、教导孩子,而又能真正尊重孩子更不容易。所以,教育现代化所引出的教育民主作风培育问题,首先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未来的公民怎么会有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呢?中国不需要培养那些对权威言听计从的、毫无怀疑精神的“奴才”式人物,而需要更多的有责任感的、力图创新的新一代公民。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对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