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84(2000)04—0002 —05 逝者如斯,时间隧道已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千年。这不仅具有单纯的时空意义,而且也彰显着这样一层含义: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抚今追昔中确定新的世纪的发展路向。 教育观念,可以说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要“革面”先“洗心”。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的面貌就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或有活力的局面,教育也就难以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重托。站在新世纪的路口,对教育观念作一番反思,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职责的需要。 界定教育观念是待解的难题 谈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要明了教育观念是什么。这一必不可少的逻辑前提,直接关系到围绕教育观念所作出的种种判断与思考。 虽然教育观念似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教育理论界与教育实践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都时常会谈起教育观念,但是鲜见有对教育观念作出明确界说的。换句话说,人们展开各自论述的前提,大多是假定对教育观念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一致的认识,好像教育观念的含义已不成其为问题了。其实,你之所谓教育观念,并不一定是我之所谓教育观念,两者词语相同,而词义却差异甚大。 一般地说,我们在谈到教育观念时,不是从心理学的意义上出发的,而多是以哲学的意义为着眼点的。似乎可把教育观念理解为,基于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个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观念,以及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这一含义试图指明:①对教育的各种看法、认识、印象等并不一定就是教育观念,它必须要经由一定的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智的对象。观念虽归根结底来于感性,但更依赖于理性。②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不单纯是“心灵的活动”,它实际上是教育这一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能动反映形式。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 ”③教育观念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单个观念,也可以是系统化的、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但一般主要为后者。 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较为相近,常见有教育思想观念的提法。思想有时与观念通用,在英文中都是idea,但有时又与观念(thought )不同,它指的是人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在这一含义上,它与观念中所具有的“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的含义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因为观念并不仅仅是理性认识,而且还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评价、组织和建构,有着改造客观现实的主体目的性、意向性和价值观念,就是说,它不是停留在对外在事物纯客观地反映,而是根据主体的目的、意向和价值观念去反映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创造出主体所需要的东西。 教育观念与教育理念也甚为相近,两者常常混用,实际上这两个词在西方那里,大致没什么区别,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有所不同。近来有人将教育理念解释为教育观念基础上形成的信念[2]。在这个意义上,理念越来越接近于信念,是在理智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事物形成的稳定的认识。应该说,理念仍然是一种观念,只不过它是一种高级的、深刻化了的观念。 经过上述辨析,教育观念的含义以及它与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就大致有了些眉目,但若说已经将其明确地界定清楚了,恐怕还为时过早,其中尚存有很多待探讨的问题。 教育观念的世纪剪影 教育观念林林总总,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因为凡有教育存在,就必然会有人们的反映与认识,也就是必然有教育观念。那么,教育观念中的根本性问题或者说根本性观念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从教育内部来讲,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问题;从教育与外部联系来讲,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它们制约着教育中的各种观念(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教育历史观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中的世界观。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在追溯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史中,就撇开了众多的细枝末节,而是把教与学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凸显出来。 1.“教授”的观念的兴盛(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在我国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当中,“教”或者说“教授”的观念虽已出现,但似乎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观念形态,倒是“学”常在人们的关注范围之内,分析探讨“学”远多于分析探讨“教”,古人著《学记》而非《教记》也可说是一例证。 在古代,常常是以学代教的,也就是用学来说明教,用学来指代教,学的地位要远高于教的地位。这种状况是与当时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的。私塾制的教学形式,对教的要求是较低的。一个私塾教师,在进行传递知识的活动时,比较容易地就可做到“各因其材”,在教法等方面不存在什么障碍。倒是学,颇令人费神。如若不是出现班级上课制,如若不是我国19世纪后半期产生了“废科举,兴学校”运动,那么以指导学、帮助学作为教师主要使命的状况,大概还会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 然而,洋学堂毕竟在船坚炮利的震荡下兴起了,教师开始面对一个几乎是全新的教育情景了,原有的东西失去了效用,过去的一切灵丹妙药差不多都不能再奏效了。在这种情况下,把注意力转向教,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成了必然的抉择。“教”的观念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人们的头脑中确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