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黄金问题看抑商

作 者:
王刚 

作者简介:
王刚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安徽史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在学术界有许多关于西汉黄金问题的讨论,但一般而言,多是仅论及黄金是否具有货币职能,及西汉多金的缘由(注:自五十年代以来,傅筑夫等先生就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参看秦晖先生的《汉金新论》(见秦晖著《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此文并载于《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对以前的观点,其收录甚详,此不赘举。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有前引秦氏一文,其力主西汉黄金为币说,与此相似的有瓯燕:《试论秦汉黄金为上币》(《中国钱币》1989年第1期),而与此观点对立的则有:王裕巽、徐蔚一:《秦、西汉“上币”新论》(《中国钱币》1988年第1期);龙登高:《西汉黄金非币论》(《中国钱币》1990年第3期);此外,有李祖德的《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主要探讨了黄金货币与铜钱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等等。)。本人认为,如果能在角度上加一些调整,从西汉币制混乱及商业兴盛(至少是中前期)的外环境出发,来探讨其黄金意义,及与此相关的抑商问题,或许能得出更多的一些东西,对我们理解汉经济或许能有所裨益。下面,我将从这一主旨出发,略抒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从西汉混乱的币制中看黄金的货币意义

      如前所述,西汉黄金的货币功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不管如何争辩,大都以黄金是否为货币及其货币职能到底有多发达为论题的归宿(注:除注①有关“汉金”的文章外,近年来探讨西汉货币的有:张南:《西汉货币职能研究》(《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2期);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丁光勋:《试论西汉货币结构的形成》(《上海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等等。)。我以为,黄金在西汉为货币应无大问题,《史记·平准书》中言之凿凿:“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有学者以为:“‘上币’以‘上用’为基本职能。‘上用’,系供统治层……在上下、相互之间,作财富转移、再分配、宝藏等用。……因此,‘上用’之上币,是不承担确实的货币职能的贵金属。”(注:王裕巽、徐蔚一:《秦、西汉“上币”新论》,《中国钱币》1988年第1期。)但问题是,“上用”除了上层使用之义外,也还可解为崇尚使用之义,它并不仅局限于一个意思。《汉书·食货志》讲:“(黄金)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众贯之者,以上用故也。”这里面的“众”就似乎不仅是指上层,还应该包括下层百姓,至少“上用”之义,在此有许多商榷的余地。更何况下层用金是不乏其载的,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就是针对百姓对文帝造成惊驾而需罚金一事而讲的,可见黄金显然不是上层专用(注:其实史书中关于下层用金的记载是很多的,如《九章算术》卷六《均输》中就讲到持金出关交关税的问题,因文章篇幅所限不加赘举。另外,日本学者堀毅认为《九章算术》反映的是战国与秦的物价,本人未见其书,但我主张传统说法更为合理,应作为反映汉的材料加以研究。)。加之前引《史记》的记载,黄金在西汉应为货币无疑。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黄金本身的贵重,虽然上层中黄金动辄以上万甚至几十万的量赏赐、赠予,下层拥有量不会多。《史记·萧相国世家》载:“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在小吏中,萧何多送两个小钱尚为宝贵,何况一斤值万钱的黄金呢(注:《汉书·食货志》:“黄金重一斤,直钱万。”《史记·平准书》的《索隐》注:“如淳云:时以钱为货,黄金一斤直万钱。”)?中下层毕竟是消费的主体,铜钱才是最普遍使用的货币,因而在史书中经常金钱并举。如《史记·平准书》中:“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此篇中又讲:“(武帝)用帛百余万,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而《汉书·东方朔传》中馆陶公主为董偃散财时,曾说:“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我们既已认识到金为货币,而上述材料中,则金与钱分而言之,何故?这其实不过是一个广义与狭义的问题。黄金在汉朝,是一种称量货币,贵重与稀少决定了它自身不可能成为市场流通货币的主体,因而作为货币它是广义上的;从狭义上讲货币其实就是指铜钱。而且,黄金一般需要在市场上转换为铜钱,《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载:“今有人共买金,人出四百,盈三千四百。”即以铜钱买金之例。

      所以,汉时黄金有独特性,即既为物品,又是一种广义上的复杂的货币,而且在铜钱难于履行其职能时,它越能凸现出其货币职能的这一面。所以东汉初年,在天下大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注:《后汉书·光武帝纪》。)布、帛、粟是衣食之物,以实物货币的面目出现并不难理解,而黄金则以其自身所天然具有的货币特征跻身其间,而且愈乱愈显现这种特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西汉一朝币制极乱,铜钱的形制重量的不一给民众造成极大损害,黄金的作用颇有些象1948、1949年前后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大贬,银洋吃香的情景。所以币制混乱的因素才是黄金在西汉显得特别令人注目的最关键性因素。为方便说明,兹列表如下:

      表一、汉初至武帝时币制表

      时间 钱种 重量

      材料来源备注

      刘邦建汉之初 英钱 三铢 《汉书·食货志》 又名榆英钱,史书中未注明

       具体年份

      高后二年(前186年)

      八铢钱 八铢 《汉书·高后纪》

      高后六年(前182年)

      五分钱 三铢 《汉书·高后纪》 《高后纪》应劭注:“即所

       谓英钱。”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载:“乃更铸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