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书看中古时期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艳明 兰州大学 历史系,甘肃 兰州 730000

原文出处:
敦煌学辑刊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保存的大量的关于葡萄园租佃、买卖及与葡萄园经营活动相关的文书,对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的规模、属性,葡萄园地的还授、租佃、买卖关系,葡萄园的经营、税役以及葡萄的加工、销售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52(2000)01-0052-12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由来已久,最远可推至秦代。张星烺先生曾经指出,“鄙意秦皇以前,秦国与西域交通必繁,可无异义。”(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秦代内地与西域就有了频繁接触,葡萄引入吐鲁番地区最有可能发生在此时。(注:胡澍《葡萄引入内地时间考》,《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汉武帝时开通西域,进一步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葡萄良种和栽培技术开始广泛地传入内地,并为人们所熟悉。《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吐鲁番地区开始广泛地种植葡萄就是开始于此时。

      传世文献中所见到的关于吐鲁番地区葡萄栽培的最早记载是《北史·高昌传》:“多五谷……多葡萄酒。”说明在此之前,吐鲁番地区已经开始了葡萄种植,并有了葡萄酒的酿造。此后,《魏书·高昌传》:“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漆。”《周书·高昌传》:“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梁书·高昌传》:“出良马,葡萄酒,石盐。”《新唐书·高昌传》:“土沃,麦禾皆再熟。”文中虽无关于葡萄的明确记载,但《唐会要》卷100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法,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既领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册府元龟》卷20收录了与之相同的内容。另外,《长春真人西行记》中也有记载:“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其地大熟,葡萄至夥。”和州者,蒙元时代高昌也。

      以上记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和葡萄栽培情况,但这些记载均出自中原人之手,反映的只是葡萄栽培的概貌,缺乏详细、具体的描述,这对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研究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业带来了一定难度。值得庆幸的是20世纪以来吐鲁番地区大量文书的出土和整理,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借助出土文书,国内外诸多的学者、专家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就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而言,孙振玉《试析麹氏高昌王国对葡萄种植经济以及租酒的经营管理》、(注:载敦煌吐鲁番学新疆资料研究中心编《吐鲁番学研究专辑》,1990年。)张南《古代新疆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业的发展》、(注:载《新疆大学学报》1993年第21卷第3期,第51-57页。)李永平《葡萄文化与丝绸之路》(注:载《百科知识》1994年第10期,第22-23页。)等文章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另外,《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注:韩国磐主编《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吐鲁番学研究专辑》(注:载敦煌吐鲁番学新疆资料研究中心编《吐鲁番学研究专辑》,1990年。)中收录的有关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研究文章对此问题都有论及。这一切对我们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和研究高昌郡、麹氏高昌、唐代西州、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者对《吐鲁番出土文书》(十册)、(注:《吐鲁番出土文书》(十册),文物出版社,1981-1991年。)《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注:柳洪亮《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注:李经纬《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注:李经纬《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所能见到的论著中收录的出土文书进行了检索,共查找出70余条有关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情况的文书。其中,直接以葡萄租佃命名的17件,以葡萄买卖命名的11件,命名中有葡萄园作役、行水、田亩帐的文书7件,其它的散杂于各种籍帐、租佃、买卖和佃押等文书中。虽然这些文书较为零散,大多残缺不全,但将其综合起来分析利用,非常有价值,特别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的属性、规模,葡萄园地的还授、租佃、买卖关系,葡萄园的税役、经营管理以及葡萄的加工、销售等问题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一、葡萄园的属性及其规模

      吐鲁番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有着适合葡萄栽培的优良的地理、气候环境,吐鲁番又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商业经济的兴盛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但吐鲁番又是一个人稠地狭的地区,人均土地占有量只有七、八亩,在粮食产量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葡萄的种植及相关的经营活动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强有力的补充。在吐鲁番地区,官府、寺院、官吏、地主、商人、普通农户都拥有程度不同、面积大小不等的葡萄园。《高昌延昌酉岁屯田条列得横截等城葡萄顷亩数奏行文书》,(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5册,第2页。)全文如下:

      

      

      文书中的“屯田”二字清楚地表明了葡萄园地的官府性质,从文书内容可以看出,官府的葡萄园不是连接成片的,而是分散在“□截”、“安乐”、“洿林”、“始昌”、“高宁”等城区。其面积大小不等,有“四半”、“二半六十步”、“八亩”、“四亩”、“一半”、“二半”等,总面积达“一顷九十三亩半”。这是我们在文书中发现的直接在屯田上种植葡萄的较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属于官府性质的葡萄园文书还有《武周证圣元年(695)前官阴明子牒为官萄内作夫役频追不到事》、(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第444页。)《武周圣历元年(698)前官史玄政牒为四角官萄已役未役人夫及车牛事》、(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第448页。)《武周圣历元年(698)四角官萄所役夫名籍》。(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第450页。)从内容看,这三件文书所反映的为同一官府葡萄园“四角官萄”内的作役情况。在后两件文书中有“七十七人役讫,一十九人未役”,在《武周圣历元年(698)四角官萄所役夫名籍》中列举了“安大寿”等77人名。虽然三件文书均无“四角官萄”面积大小的确切说明,但从需要77人役使庞大的作役人数上可以推断出其规模一定不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