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马克思经济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肇光,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政教部,上海200433

原文出处: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内容提要:

《资本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揭示的经济规律是客观的,阐明的经济原理是适用的,这种科学性、客观性和适用性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资本论》生命力的完整内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规律和原理,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中国国情,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5 期

字号: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著作,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光辉结晶。当今世界,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资本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马克思经济思想中仍然闪耀着光芒。这是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高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不仅批判地创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资本论》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经济思想,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成果,而且“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应用。”(注:《列宁全集》第26卷,第62页)尽管资产阶级学者和国内少数学者曾多次宣称《资本论》已经过时了,主张用西方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但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马克思经济思想并没有过时,《资本论》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不仅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把握时代大趋势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资本论》的生命力,对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资本论》中所运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科学的,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是客观的,阐明的经济原理是适用的,正是由于这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使得《资本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唯物辩证法是在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升华为真正科学的方法论。正如马克思所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这就是说,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是在运动着、变化着和发展着,所以,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就必须采用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抽象法的辩证认识过程中包括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叙述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方法。此外,马克思在方法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动态分析,而不是静态分析,是从变化运动的过程来研究资本。马克思正是运用这些方法,创立了自己科学的经济思想体系。马克思把辩证法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资本积累等经济范畴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性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条件、方式和力量。

      《资本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关键在“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同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分析,揭示出其他适应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形成了社会各阶段发展的规律体系,体现了社会各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从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经济规律看,它主要包括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规律。二是从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看,它主要包括价值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三是从揭示社会大生产规律看,它主要包括社会再生产规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四是从揭示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时间节约规律、物质利益规律。五是从预见社会主义某些经济规律看,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再生产规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上述规律体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因为马克思揭示了这些规律的客观性,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呈现着两个必然趋势,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资本论》中阐明的经济理论之所以是适用的,就在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人口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理论等,除了撇开资本主义特有的形式之外,其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对指导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具有实际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没有提出“市场经济”这个词,但他所阐述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市场来表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论》就是一部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经典。

      二

      作为马克思经济思想光辉结晶的《资本论》,如同任何事物发展一样,在曲折中前进,目前遇到严重挑战,导致《资本论》研究和应用处于低潮,影响了《资本论》生命力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和国内两种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变化看。自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实践中认识到《资本论》所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纷纷采取措施。一方面提高生产技术,改善工人劳动保护条件,提高工人生活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缓和劳资矛盾。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市场经济实行国家干预,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节、监督,尽量抑制社会无政府状态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此,有些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像马克思和列宁所预言的那样即将腐朽死亡。二是西方经济学者们,在理论上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庸俗经济学观点,以假定已知条件为出发点,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体系。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之前是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亦称庸俗经济学的现代学派,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末,1830年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古典派阶段完全走上了庸俗的道路。正如马克思指出:“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宪章还是不违背宪章。”(注:《资本论》第1卷,第17页)从19世纪70 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立面。当时,以资产阶级学者杰文斯为代表的英国学派放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且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来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抗衔。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的边际效用论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作为既定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目的在于宣扬资本主义经济协调运行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能够自行解决其内在矛盾,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的观点,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各种学派的理论观点加以综合,建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经济学名声在外。其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完全是西方经济学指导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国家重视人才,发展高科技,加快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给人们许多假象,好象只有遵循西方经济学理论,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导致马克思《资本论》过时论的国际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