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褒《钱神论》对货币本质的揭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沈端民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 410079 教授

原文出处:
华南金融研究

内容提要:

西晋鲁褒《钱神论》的艺术阐释和论证说明,钱为神物,钱有神通。其写作动机,旨在讽刺当时无官不贪、唯钱是图的黑暗现实,揭露“钱可使鬼”——货币权力日益膨胀的邪恶行径,鞭打“唯钱而已”——货币拜物教不断扩张的恶劣现象。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鲁褒(西晋,生平不祥)的《钱神论》假托两个人物司徒公子与綦毋先生的对话而展示主题。司徒公子有财有势,摆出有钱者的傲然姿态,盛气凌人地教训老而又穷的儒生綦毋先生,高谈阔论钱的神奇,大肆渲染钱的巨大权威。他的言论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有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鲁褒巧妙借其议论,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宣扬钱至高无上——货币拜物教的言论,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商品交换中介的货币的某些本质。通过作品的大量描写,钱的本质可用一字以蔽之曰:神。神在哪里,析其如下:

      一、“故能长久,为世神宝”

      《钱神论》曰:“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万物之珍谓之宝。钱是珍中之珍,宝中之宝,故称“神宝”。“宝”何以神?在于“长久”。“长久”有着十分丰富的内蕴,包含着时间、空间;生命、运动等多种概念。

      (一)历史悠久

      钱产生于哪个时代?《钱神论》曰:“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这段描述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即黄帝、尧、舜时期,就在“农桑”之中萌生了产品交换。舜之后,所谓“上智先觉”者非常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俯视仰观”社会经济生活,积极推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并根据交换的需要“掘铜山”“铸而为钱”,“变通”各种物品之有无,把产品交换提升到商品交换——货币交换的高级阶段。从此,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许多方面甚至“以币帛为本”。

      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人有不少推测。《钱神论》综观前人的各种考证和推测,选用“长久”二字高度概括地说明货币历史的悠久。前人的论说多未提供确凿的证据,甚或明显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鲁褒没有纠缠于某些考究的具体细节之中,而是根据议论性散文的创作规律,大胆地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从前人提供的有关货币起源的大量材料中提炼出“长久”这一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进行表现,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给货币涂沫以更加神奇的色彩。

      (二)寿命永久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货币形态的变化,是随交换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很强的历史性。贝——布——钱,这是古代货币发展的几个阶段。“钱”原本是一种铲形农具。当时手工业生产能力低下,农具一类产品稀少,一件稀贵的农具常常可以换得其它许多不同种类的产品。随着交换的发展,钱逐渐发挥出充当一般商品等价物的职能作用。于是,人们便常将其作为交换的媒介。后来,或仿钱以铸造货币,并沿其农具之名而称之。到了秦始皇时,铲形钱演变为孔方周圆钱,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形态。鲁褒之谓“钱”,即为此。货币的某种形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某个标志,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

      孔方周圆钱是用金属材料铜铸成的,质地非常坚硬,哪怕反复辗转轮换于人之手中,也不会遭受严重的破损和折耗。较之于以前仿照农具制作的刀币、布币等,它有体积小、重量轻、容易携带等优点,非常便于市场流通。钱的种种优点,使它一问世便获得了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虽屡经新铸,但都未能改变其固有形态和基本模式,传流两千多年而不断,如天道运行,非常昌盛。这就是鲁褒所说的:“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

      (三)运转恒久

      货币的生命在它自身不停的流通和运转。流通运转愈恒久,货币的生命就愈恒久。货币虽然孕育、产生于商品母腹,但它又不简单地等同于商品。它是从商品中抽象出来并作为价值一般代表的特殊商品,比某个具体商品具有更强大的运转能力。它可以脱离具体商品进行更自由更广泛的流通,有如泉水之流动,源源而不断,无远而不往,无深而不至,灌注于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商品或因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而停止流通,货币则有跨越性,能“随时”、“随世”、日夜无休地运转。货币所具有的这种“无翼而飞,无足而走”的流通运转能力,创造了它自身悠久的历史和长久的寿命。

      二、无位而尊,谓之神物

      钱之为物,虽无高贵的爵位,却十分受人尊重;虽无显赫的权势,却特别受人敬奉。无论贫富贵贱,“见我家兄(按,指钱),莫不惊视”。它在办事和处理各种矛盾时,具有一种神奇的功能,“钱之所佑,无不吉利”;威力之大,不可等闲而视。《钱神论》结论曰:“由是论之,可谓神物。”

      (一)天地之域,唯钱为大

      《钱神论》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乾是天,地是坤。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人们把天地的圆方巧妙地熔铸为钱之形体,外沿模仿天的圆形,内孔模仿地的方形。于是,钱既包容了天地的外形,又融会了其精灵,因而具有大于天地的作用。《钱神论》还把钱与天作了一个比较:“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然而,“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达穷开塞,振(按,通赈)贫济乏,天不如钱。”在“死生”、“贵贱”、“贫富”等方面,神威俨然之天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远不如钱的作用巨大。鲁褒又深入发掘钱的形体所包容的丰富内涵,给其这样定位:“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即谓:天大地大不如钱大。钱者,天之圣者也,地之王者也。

      (二)功名之场,唯钱为重

      求取功名,人皆欲之。功名何以取?古人认为,一是读书,二是做官。读书、做官都是途径或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在钱。书、官与钱相较,谁重?钱为重。钱重于书和官,重于由书和官而产生的功名。与其说求取功名,宁可说求取钱财。何以谓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