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占海南时期的经济“开发”政策及活动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裕秋(1949-),男,海南省琼海市人,海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海南师范学院,海南 琼山 571158 张兴吉(1964-),男,山东省潍县人,主要从事历史学和海南社会历史研究。海南师范学院,海南 琼山 571158

原文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日本侵占海南前和侵占海南后,推行的所谓经济开发政策及其活动,既有阶段性,又有其重点。侵占之前,日本对海南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侵占后,推行经济“开发”政策,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1 阶段从卢沟桥事变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2 阶段从太平洋战争发生到抗日战争结束。在实施经济政策中,日本侵略者的“开发”活动主要在于农业和商业两方面,其性质和目的都是掠夺与为侵略军服务的。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 (2000)01—0027—05

      海南岛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其战略地位很重要。因此,在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从其整体的对华战略及太平洋战略的角度出发,占领了海南岛,并维持了长达7年多的占领统治。 海南岛的特产是当时日本已占领的地区所难以提供的(包括台湾),所以日本对海南岛的占领有着其特殊性。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自然无力拓殖边疆地区。自民国以后,国内的有识之士鉴于台湾已被割给日本,号称中国南方门户的两大岛屿已丧失其一,对唯一仅存的海南岛就不能不加以重视。先是有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海南岛的详细开发方案,继而是陈铭枢主编的《海南岛志》的出版。从此期间发表的诸多文章来看,表现出了对海南岛开发的极大热情。从中可见民国时期人们对海南岛的地位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日本人对于这块富饶的土地也早已垂涎欲滴了。日本自1879年占领了琉球,到1895年占领了台湾,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从地理概念上来说,日本已占有北起库页岛南部,南至台湾的漫长的环东亚大陆的列岛带的大部,若日本进而占有海南岛,则日本向南可遏制当时控制南洋群岛的欧美势力的北上,同时也等于封锁中国于东亚大陆之上,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而更为重要的是海南岛所特有的物产是日本对外扩张、侵略所需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他们投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准备掠夺。

      近代日本人来到海南是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口成为开放口岸之后。日本在1873年6月设驻琼州领事,到清朝结束共有五任领事, 皆由驻香港领事兼任;从民国时期到抗战结束,日本人一直在海口设有领事馆,当时在海口设立使馆的还有英、法两国[2]。目前, 我们见不到这些外交人员留下的有关海南的记述。日本人在占领海南前在此进行长时间的活动,进行调查最多的是胜间田家族。胜间田善作于1896年受伦敦的罗斯·布洛特家族的委托收集海南的稀有昆虫、鸟类、兽类,制成标本送往伦敦,这项工作持续了15年。1910年,他开始独自创立了胜间田洋行,从事贩买药品及中日间贸易的活动,并且在屯昌设立了加工天然丝的工厂,在海口郊外经营草药园及农场。胜间田洋行是战前日本人在海南岛的唯一一家商社[3]。胜间田善作在海南岛生活达40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8月,他被迫离开海南,率其家族到达台湾。在1938年7月他著有《海南岛现势大观》一书。其子胜间田义久在1937年发表了《海南岛最近事情》,1938年12月他还翻译了《最近的海南岛经济》一书在台北出版,之后他在1939年2月还发表了关于海南的两篇文章。这些文章、论著从一个侧面为日本占领海南岛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因此,益田甫在1939年日本的《雄辩》杂志4 月号上发表了介绍胜间田善作的文章《海南岛和胜间田善作翁》[4]。与此同时, 日本官方和民间的调查人员不断进入海南岛进行活动,其中以台湾总督府所做的工作最多,其调查科有大正10年至11年的《海南岛事情》全三册,1935年又翻译出版了《海南岛腹地旅行报告》。作为个人旅行者后滕元宏在大正年间进入海南,后来在1932年写了《南支那海的一大宝库海南岛》,继而在1939年出版了《海南岛全貌》一书。如此多的著作足以证明日本人长期以来对海南岛的垂涎和觊觎。

      为了进一步为其占领海南岛服务,日本方面对有关海南岛的资料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收集工作。如1933年编成《海南岛志》,在1936年即由日本方面译成日文,张维汉在1937年出版《海南岛》一书,此书一年后即由台湾总督府临时南支调查局译成日文版,1940年又由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再次翻译,此书在日本国会图书馆有藏本。此书的上半部为张维汉的《海南岛》之日译,其后有满铁上海事务所资料室所编的《有关海南文献目录》[5]。另外, 除上述的胜间田善作《海南岛现势大观》之外,在1939年1 月由东京朝日新闻社出版了《香港与海南岛》一书。在日本侵占海南前后,大量研究海南岛的图书出现,比如1939年千叶耀胤写了《贸易奖励资料第23集——海南岛的研究》,同年2 月南洋协会台湾支部编辑的《海南岛》,同年3 月台湾时报发行的《台湾时报——海南岛专辑号》[6]等等。在此前后, 日本各杂志有关占领海南岛的必要性及介绍海南岛的文章则更多,如《改造》杂志1939年3 期太田宇之助的《海南岛的地位》,1936年3 月《中央公论》杂志发表的滕井丰政的《占据海南岛和法的见解》,1939年4 月号《支那》发表了大平善悟的《我们攻占海南岛和国际协定》,1936年第6 期《文艺春秋》发表的《海南岛占领的意义和列国的动向》(现地报告)等[4]。

      日本军方特别是日本海军在侵占海南岛过程中是积极的倡导者。正如日本侵华战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侵略海南岛主要是日本海军的主张”[8],占领海南岛的最初目的是:“1939年2月日本军队为切断中国(特别是南方)的海上运输通道实现对中国的完全封锁,进行了对海南岛的占领,但是当时随着日本所依赖的海外资源输入的日益的困难,另外日本本土内的自给能力也有一定限度的原因,海南岛的占领政策在前述的对中国的军事上的理由存在的同时,另一方面力求依靠对海南岛资源的开发以实现对日本国内所需的物资进行最大限度的补充”[3]。从中不难得出结论,日本军队在1939年2 月几乎未经损失便占领海南岛之后,实现了第一个战略目标,即强化了对华的海上封锁的目标之后,自然地把占领政策的重点转移到了对海南岛进行所谓的“经济开发”上,故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海南岛的占领政策中经济政策是其重点。日本海军力求使用海南特有的农产品及矿产品来补充其它占领区所不能提供的资源,海南岛的资源开发也就正式的被列入了日本战略物资开发的范围。此点在日本占领海南岛的7年间从未动摇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