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真族的贸易关系网及社会效应

作 者:
栾凡 

作者简介:
栾凡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原文出处:
北方文物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贸易关系网的形成及解脱

      明代女真族的对内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包括与明朝政府、与辽东汉人、与朝鲜政府、与朝鲜百姓的贸易,女真内部的贸易以及通过明政府及商人做中介与江南丝织业的贸易等,形成了一个地域广阔的贸易关系网(见图示)。

      贸易关系网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形成的不可分割的、一环套一环的贸易关系。首先,我们把建州、海西女真放在一起论述,是因为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与明朝的贸易途径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朝贡、马市等形式进行的。建州、海西女真以貂皮、马、人参等土特产向明朝政府进贡,同时在京城贸易,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收益:一是明政府赏赐的江南丝织品,如绢、缎、纻丝,或以丝织品制作的衣物,如素纻丝衣、冠带、蟒衣等,这些物品深受各部首领的青睐;二是京城贸易中,女真人除丝织品之外还可获得铁器、生活用品等。辽东马市是女真族与明朝方面进行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女真人出售的物品主要是山货、皮货,明朝官商或汉族私贾携带苏、杭等地产的绢、丝、帛等贵重丝织品及大量的铁器、耕牛、布匹、衣物、粮食、器皿等生产、生活资料,投放辽东马市(注:《明代辽东档案汇编》下卷“马市”,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汇编、辽沈书社1985年6月出版。)。然后把女真地区生产的皮货、山货等土特产品带往其它地区销售,不仅为江南地区的丝绸制品在北方找到销路,而且也把女真地区的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明政府赏赐的丝绸制品都来自江南地区,当明朝断绝与女真地区的贸易之后,不仅影响了汉族富商大贾的生计,而且影响了江南丝织业的生产。有歌为证:“辽阳一失,商贾萧条,江南机杼之家,束手而坐。”(注:《九十九筹》卷1,转引自滕绍箴著《满族发展史初编》第162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这是一位经营布帛近40年的商贾,在努尔哈赤攻占辽沈后“商贾萧条”,无事可做,所作的一首《辽东倡勇歌》,反映了辽东贸易断绝,江南丝织业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特别是与蒙古贸易中断以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其苏杭各处织造,自供应袍服及赏夷缎匹外,大加减免,俟事平之日,仍旧照例。”(注:《三朝辽事实录》卷8,第47页上。)

      “广宁失则市罢赏绝。市罢则土物皆归于废置,赏绝则老死不见金缯。”(注:《三朝辽事实录》卷7,第45页下。)

      这是明朝官员在奏文中反映的江南丝织业的萧条情况,足见辽东市场是江南丝织品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女真地区的渔猎产品也通过贸易转销全国各地。明人李贡《广宁马市观夷人交易》反映了辽东马市的繁荣景象。

      “累累椎髻捆载多,拗辘车声急如传。胡儿胡妇亦提携,异装异服徒惊眗。朝廷待夷旧有规,近城廿里开宫廛。夷货既入华货随,译使相通做行眩。华得夷货更生殖,夷得华货即欢忭。”(注:《全辽志》卷6,艺文下。)诗中描写了市场的繁荣、各族人民互通有无的情景。各民族间的交易,由于语言不同,要靠译使来沟通。从女真地区输入的渔猎产品,经过汉族地区的加工,成为手工业品,再次投入市场贸易,各得其益。

      因此说,明代女真族的渔猎经济与江南丝织手工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贸易关系网中,明政府从江南地区获得丝绸制品,通过赏赐,把丝绸制品转到女真人手中,带到女真地区,同时也把丝制品赏给手下的官员。从女真那里获得的马、貂皮以及人参等皮货、山货,明政府把马匹发放给军队,把貂皮、东珠等赏赐或分发给大臣及官员,供他们穿戴之用。如:“京师冬月,例用貂皮暖耳。每遇冱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注:《历万野获编》卷9,貂帽腰舆条。)

      宫廷需用皮物的数量很大,每年大约需要貂皮1万余张、狐皮6万余张(注:〔日〕三田村泰助:《清朝前史的研究》,同朋舍出版,第171页。),对于促进女真族渔猎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三,“野人”女真、包括黑龙江及后来的东海女真地区,是优质貂皮——黑貂的主要产地,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无法与明政府保持正常的朝贡关系,只能是“朝贡不常”。他们的渔猎产品(主要是貂皮)有许多是通过建州或海西女真投入市场的。他们用貂皮等皮货与建州、海西女真换取粮食、匹缎、布物等。

      “其作室之形,一梁通四五间,如僧舍,以大铜釜排置左右,一釜炊饭而食,一釜用秕糠作粥以养马。……多储匹段、布物,一人所有貂鼠皮可至三百余张。鸡初鸣始起,终日舂米。隔一江,有他种兀狄哈持皮物贸米而去。其人或留二三日,载二三驮而归矣。”(注: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30页。)这段史料反映的是都骨兀狄哈部的生活状况,其中的匹段、布物是通过贸易而来,是直接与明朝或朝鲜贸易,还是通过建州、海西女真进行的转手贸易,我们不能做确切的回答,但“他种兀狄哈持皮物贸米而去”,而是一种转手贸易。从“一人所有貂鼠皮可至三百余张”来看,其貂皮产量不低。建州、海西女真地区虽然也产貂皮,但质量不如“野人”女真地区。因此,建州、海西女真经常从“野人”女真地区易换貂皮,直到明代后期努尔哈赤兴起之后,这种情况仍在继续。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斗争,引起东海女真各部的反抗,当努尔哈赤派人到那里贸易时,他们杀死前来贸易之人。后来,努尔哈赤派兵征服了虎儿哈等东海、黑龙江女真各部,这里的女真部族臣附于努尔哈赤,多次向努尔哈赤进献貂皮,《满文老档》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屡见不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