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数量分析

作 者:
龚关 

作者简介:
龚关 天津商学院马列部;邮政编码:300400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集市是华北地区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集市的研究自然是研究华北区域市场的独特视角。国内外学者对华北地区集市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注:国外学者对华北地区集市有较深入研究的有日本学者山根幸夫、中村哲夫、石原润等,国内学者许檀研究了山东的集市,王兴亚则研究了河南的集市。),但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对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国年间集市的研究相对不足,进行数量分析更不多见。本文拟对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作数量分析,以从整体上把握这四五个世纪华北地区集市的发展状况,并了解各地集市发展的差异。

      一、集市数量的历史分析

      我们首先估算明清至民国各个时期集市的数量,进行估算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各州县不同时期的县志对集市数量的记载,由于历史上各地修志相对集中于同一时期,大致来说,集中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以及民国年间,这对于进行集市的数量分析来说有很大帮助。当然在某些重大历史变动时期如明末清初集市变动状况便无法通过数量分析准确反映出来,不过,一些县志中所提供的文字描述弥补了这个不足,使我们能看清这一时期集市发展的态势。依据原始数据,我们作出各省明清至民国时期集市统计表(见表一、二、三)。河南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资料,暂缺河南集市的统计,但河南当与河北差不多,因而参考河北的数据可大致确定河南的数据;山西缺明代的资料,且山西有较多的县志没有集市的记载,所能搜集到的相对不足,但大致还是能反映山西从明代到民国年间的集市发展状况。

      表一 明清至民国时期山西集市统计表

       类 别 户 数所耕田地数 百分比(%)

      农户 (亩)户 数所耕田地数

       自 耕 农 11 180 136 644 52.37

      37.90

       佃 农

      9 580 148 016 44.87

      41.06

      半自耕农兼佃农

      590

      7 584

      2.76

      21.04

       合 计 21 350 360 500

      100 100

      资料来源:山西各州县地方志,1796—1861年间以相邻时期各县资料补入。

      依据统计及有关资料,我们可大致看出华北地区集市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明朝前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集市不断创设,至明代中叶各地集市已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河北( 关内)平均每州县有集市9.4个,总计达1222个,山东则平均为16.8个,总计达1747个(注: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山西在明中叶时集数当与清初康熙至乾隆年间差不多,总计应在600至700之间,河南以河北的数字计算,因此明中叶华北地区的集市总数达到4500至5000个,这表明华北地区在明中叶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遍布城乡的集市网络。

      表二 明清至民国时期河北集市统计表

      年代1550-1734 1736-1795

      1796-1861

      已搜集

      县数795620

      到资料 集市数 730

      678

      256

      的县的 平均每县9.6 12.1 12.8

      情况 集市数

       省辖县数 130

      130

      130

      推算集市数 1248

      1573 1664

      年代1862-1911 1912-1937

      已搜集

      县数

      76 53

      到资料 集市数1088

      1081

      的县的 平均每县 14.3

      20.4

      情况 集市数

       省辖县数130 130

      推算集市数

      18612652

       资料来源:Gilbert Rozman: Population and

      MarketingSettlements in Ch' ing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PP134-136.其数据来自各地方志,统计时分为五个时期, 故本文也按这五个时期统计。

      表三 明清至民国时期山东集市统计表

      年代1550-1734 1736-1795

      1796-1861

      已搜集

      县数795620

      到资料 集市数 730

      678

      256

      的县的 平均每县9.6 12.1 12.8

      情况 集市数

       省辖县数 130

      130

      130

      推算集市数 1248

      1573 1664

      年代1862-1911 1912-1937

      已搜集

      县数

      76 53

      到资料 集市数1088

      1081

      的县的 平均每县 14.3

      20.4

      情况 集市数

       省辖县数130 130

      推算集市数

      18612652

      资料来源:Gillbert Rozman:前引书,PP136—138。

      明末清初,集市的发展遭受重创,处于一个低潮时期。战乱长达数十年,自然灾害也连绵不断,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史载当时北方各省“乱久民稀”,土地荒芜,如地处中州的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注:《皇清奏议》卷4,季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 山东也是“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注:《清世祖实录》卷13;)。社会经济残破,集市也因此数量大减,即使存留下来也显得十分萧条。我们无法从统计资料显示这一时期集市减少的数量,但从某些县志的记载中可见一斑。如山东濮州,明后期有集市30余处,经明末清初变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集市“市椽无存,故址付之蔓草”,或“仅存一二颓椽败瓦”,有幸保存下来的几个集市也是“无南北聚货,市肆不过豆米麦及牲畜,较之昔已径庭也”(注:康熙《濮县志》卷1,《跋郡治考后》)。河南淇县明代“旧有集场九处”, 清初“仅存北关一处,其余俱废”(注:顺治《淇县志》卷1, 《集市》);河南淅川县,顺治年间“村落丘墟,所存于市者,仅一二焉”(注:康熙《淅川县志》卷1,《建置志·镇集》); 商城县明末有集市28处,清初仅存7处,其余21处悉残于兵火(注:嘉庆《商城县志》卷3,《建置志·集店》);山西吉州在明代有集5处, 而康熙十二年州志载只州市一处,其他四镇过去“俱有集场,今废”(注:康熙《吉州志》卷上;)。集市长期处于萧条、荒废状态,直到康熙中叶由于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集市才得以逐渐恢复,并在康熙雍正年间集市已差不多恢复到明后期的水平。据统计,河北(关内)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平均每州县集市为9.4个,清初顺治至雍正年间则为10.1个, 这表明已恢复到明后期水平,而清中叶乾隆至道光年间则为14个,集市数量有了增长;山东明代平均每州县集市为16.8个,清初为17.6,清中叶为21.4,显示的情况与河北相似(注: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