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变迁的统计分析

作 者:
赵冈 

作者简介:
赵冈 [美]威斯康辛大学经济系

原文出处:
中国农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历史时期,生态环境曾发生严重的变迁,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要象近代西方学者那样以统计方法来证验,则有很多困难。到现在为止,只有两种途径可以一试。一个是利用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来推断生态变化。另一个办法是选择生态恶化最严重的时期,观察其农业生产力(亩产量)的变化。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用比较谨严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今天研究生态环境的学者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具体测度生态条件的变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但是我们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生态条件之变迁,回溯以往,就没有上述之便利。古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充分的认识,也不懂科学测量的方法,为后人留下记录。我们只能找出许多与生态环境间接有关的数字,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有二。

      森林被破坏以后,失去了蓄水拦水的功能,无法调节河川流量;而且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湖泊的淤浅。围湖造田也有类似的弊害。湖泊是天然水库,有调节河川流量,减少水旱灾害的功用。上述种种生态条件之变迁都会反映到自然灾害的频率,可以作为研究之数据。其次,生态环境恶化后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力,所以亩产量的升降,可以反映生态变迁的后果。不过,在历史上,农业生产技术一直在不断改进,提高亩产量,足可抵消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生产力的不良影响。所以,农业生产力上升,不一定表示生态环境没有恶化,但农业生产力下降,则很可能反映了生态条件之恶化。

      一、灾害统计

      中国历史文献中对于自然灾害的记录相当详细,可以提供我们数据,来研判灾害频率。20世纪初期,外人来华,发现中国灾荒出现的频率出奇的高,因称中国为灾荒之国。中外学人研究中国救荒史及所谓各朝的荒政,也发现同样的事实,灾荒很多,而且出现的频率愈到后来愈高,在时空方面也日益普遍扩大。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于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加以注意,从史书及方志中搜求有关灾荒的记录,获得很多具体数据。

      史书中有各种灾荒的记载,包括水灾、旱灾、地震、蝗灾、冰雹等。其中水灾与旱灾对生态环境直接有关。尤其是水灾。水土流失,森林失去调节水量之功能,湖泊湮废或缩小,均能提高水灾出现的频率。至于旱灾的频率,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被人为因素所提高。例如原有的灌溉工程(如芍陂及鉴湖)被填平,无水灌溉,旱灾就会增多。有人研究,北宋时期166年中,绍兴地区共出现水灾7次,旱灾1次;但是鉴湖在南宋初彻底湮废,而南宋的143年中,水灾多达38次,旱灾出现16次①。这是围湖造田同时引发水旱灾的特例。有学者研究江汉平原在历史上水旱灾害的基本情况,发现在清道光以前该区水灾频率不高,但道光以后突增;至于旱灾,前后两阶段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水旱两灾之比例在前期是4:1,至后期则突增至20:1②。我也根据“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对全国各地大水灾频率时间序列,作过统计分析,发现水灾频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线,但旱灾频率没有任何明显的趋势线③。

      史书上有关水旱灾的记录可能不很完全。有些轻微的灾情未曾留下记载。有些地方官故意隐瞒灾情,以免影响他们的政绩,故意粉饰太平,不过,想来特大的灾情是不会漏记的,而且地方官也无法隐瞒。所以集中研究特大灾荒,尤其是特大水灾,可信度较高。不过,史书中记载的水灾均未按最重程度加以分等级。近人的研究中是以受灾县数作为分类标准,再参照死亡人数,赈灾规模等资料,将灾情分为数级。这样,我们可以挑选出特大水灾,计算其出现频率或周期。

      到目前为止,近人对灾荒的研究都是地区性,有的以一省为范围,有的以一个特定区域如太湖区等为对象。区域性的研究有一个毛病。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往往不限于本区,上游恶化,下游受害,所以,在区域性的水灾记录以外,我们也应该从全国范围观察水灾的频率变化。现将各地区之水灾频率数字(每若干年一次)列表如下④:

      

      以上资料一致显示明清以来水灾频率大为增加,也就是周期减少。其他若干研究结果,虽然没有按朝代详列灾害频率,但所显示的趋势也是一致的。日人吉岗金士、龟井建三等人研究了我国自唐代到清初有记录可查的旱灾次数。其中620年至719年的百年间,南北方十八个省区共出现43次;而1520到1619的百年间,则增至170次。又据湖南省历史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自然灾害年表”,从101年至1949年,湘江流域共发生水灾291次,旱灾213次。其中从乾隆元年(1736)到1949年的213年中,发生的水灾却占总数的48%,旱灾占总数的46%⑤。学者一致认为历史后期灾害频率之增加,主因就是生态环境之恶化。

      最近,中国政府气象局搜集2200多册的方志与史书,有系统的搜检过去五百年全国各地有关天侯与灾变之记录,加以排列整理,并印制成统计表与分布图⑥。该书将各观察区的旱涝情况分为五级,第一级是最严重的大旱大涝。我们选择了大旱与大涝这一级,以二十年为一时间单位,计算发生之频率(t代表时间单位的二十年一期,H代表大旱发生频率,F代表大涝发生之频率)和两者之趋势线(括号内是标准差)。计算得出结果如下:

      H=125-0.94t

       (15.2) (1.16)

      F=99.8+2.52t

       (13.0) (0.98)

      旱灾方程式的趋势线斜率的标准差太大,表示没有明显的趋势线。但是水灾则有明显的趋势线,而且符号是正,显著地大于零。这表示中国境内在这五百年中,严重水灾出现的频率确是与时俱增。从数量上说,大约每20年增加2.5次大水灾。或是每一世纪增加12.6次,恶化的速度相当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