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估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庆平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出处:
晋阳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在历史上曾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中期,中国的先民们通过两千多年的生产实路,已形成了一套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在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运的衰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了。

      对于落后了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运动,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基本估计呢?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目前经济史学界,尚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概括地说,有两种不同的基本估计。一种认为中国近代的农业生产力虽然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是落后了,但从自身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却还是呈总量扩张方向发展的①;而另一种基本估计,则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极其微小的,它基本上是处于停滞与衰落状态②。

      笔者认为,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运动,作停滞与衰落这一基本估计,是比较贴近历史真实的。对于这一基本估计,由于受历史资料所限,我们也只能粗略地以近代中国人口、耕地、产出等方面的变化来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首先,从人口的因素来看,我国近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劳动力在总量上是扩大了。但这个总量的扩大,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在增加的劳动力总量中,在近代已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变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压力。这一压力明显地反映在近代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上。例见下表③;

      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比较

      每个农工业劳动 近代前期 近代后期 唐代 汉代

      力产量(斤)1495.0 1478.0 2017.0 2039.5

      另外,再从劳动力素质来看,在我国近代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力素质,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相比,几乎还是依然故我。这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的平均体质不强,劳动力的使用寿命十分短促。根据一些资料表明,在近代,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仅为35岁,与清代人口平均寿命的33岁相差无几。(2)文化水平低下,农民中的文盲约在80%以上。而非文盲所受的教育程度也甚为有限。据近代一些学者的调查,我国近代非文盲农民所受的教育年限,大多在五年以下④。(3)正由于中国近代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低下,所以广大农业劳动者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地说,却仍然还停留在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技术上,而不可能使科学实验农业得到普及和推广。

      其次再从耕地这一农业物质基础情况来分析一下对我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所形成的停滞性制约。

      我国近代的耕地数量,素乏精确的统计可考。根据中国近代战乱频发,天灾人祸不断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近代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是更为可信的。据一些资料表明,中国进入近代之初,全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5亿亩左右。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均基本上停滞在这一水平上。所以1873年为100,1893年为101%,1913年仍为101%⑤。及至晚近,则明显出现了减少趋势。为1918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3.1亿亩,1928年则为12.4亿亩⑥。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农村经济受一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残酷剥削和破坏,耕地面积的缩减,则更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局面。例如1946年仅河南耕地就有30%荒芜,湖北和广东则荒芜近40%⑦。中国近代耕地面积到晚近出现的减少趋势,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时,才得到了遏制,从而又使其逐渐回升到接近早近时期的水平。

      至于中国近代耕地的质量状况,由于近代水利长期失修,森林滥伐严重,广大农民贫困而无力对农田进行用养结合,所以其质量是普遍趋于下降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变化趋势来说明。据一些资料表明,中国近代的粮食生产,其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就一直不如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高。19世纪下半叶的单产情况,无统计资料可考,大致可以年收获的成数反映出来。在这一时期,每年夏秋收成,一般只及反映上最高收成的六至八成,即比历史上最高收成份额要低得多⑧。进入二十世纪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同样是呈下降趋势的。下面仅以粮食,棉花和油料为例,即可见其一斑⑨。

      亩、斤

       1914-1918 1931-1937 1949

      A B A

      B

       粮食210.5198.4203.9

      192.9

      141.5

       油料 - 142.9131.699.083.0

       棉花 -

      23

      28.523.821.4

      在中国近代,由于单产下降,而耕地质量停滞和缩减,所以就总产而言,也是呈下降和停滞的。如1914-194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总产量的变动,正就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态势。在近代1914-1947年,三十多年间,粮食、油料、棉花等多种作物的总产量最高年代是在1924-1929年间,三十年代稍有下降,抵日战争爆发后,则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详见下表:

      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的变动⑩

      1914-1947年 单位:千市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