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降低改革成本

——一份国际性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并未真正释放出来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铁源,特约记者

原文出处:
中华工商时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特别关注

      日前,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 )东亚和太平洋局局长说:“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举足轻重的私营企业的兴起。私营企业在刚出现时只被允许在(中国)经济的边缘上运行,而现在它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并被官方确定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地位的这一认可反映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现实。”

      有专家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私营企业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最重要的结果”,正在兴起的私营经济为劳动者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渠道,并成为国有企业艰难改革的催化剂,进而大大减轻了中国总体改革的社会成本,然而,从中国内部来看,中国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根本性变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攻坚战”,这样的变革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大量的下岗工人的出现)。

      正当国企改革举步维艰时,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再次摆在国人的面前——中国私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并未真正释放出来。因为,与中国的国营企业相比,中国私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以及其需要配置的资源都严重失衡。简单地说,中国私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经接近或超过国营部门,但其所占用的国家资源比重微乎其微。中国私营企业却在用非常有限的资源去高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其内在的潜力。这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是可行的,但在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候,这已成为结构性局限。

      早在今年2月, “中国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吴敬琏从事经济研究5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共有100 多位海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学者型官员和企业家。吴敬琏教授在发言时就明确指出:“从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中国)改革的大关并没有过。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改革的基本内容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经济转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现在,虽然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大致上只占1/3,但是从经济资源的占有来看,国有经济还是占了主要的地位。而国有经济的改革又很不令人满意,还远不能说市场已经在这部分资源的配置中起了基础性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使得耗用了2/3最为稀缺的资本资源的国有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只占1/3。”

      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吴教授的这一看法与刚刚发布的《中国新兴的私营企业——新世纪的前景》调查报告的结果不谋而合。

      由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和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 )联合发起的、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调研报告《中国新兴的私营企业:新世纪的前景》,是“首份有关中国私营企业的主要国际性调查报告”,并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同时在北京发行。这份报告是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郜若素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及其带领的考察小组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协助下进行的。考察组就中国私营企业的结构、私营企业所处环境以及其融资机会等三大方面在北京、成都、顺德和温州4 大地区对私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和系统的调研。

      整个调研活动历时16个月,有338家私营企业的总裁接受了采访。 与此同时,调查人员还向2400家私营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并收回628 份,回收率为26.2%。问卷由私营企业的总裁指定专人如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来回答。考察组还与各行业的协会和政府官员进行座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份调研报告的完成还得到了中国外经贸部、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上部门的高官还出席了该报告的首发式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正如IFC 全球投资业务副总裁阿萨德·贾布尔先生所说:“调研是IFC、国家经贸委、 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以及中国私营企业、中国和国际学术界开展合作的典范。”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先生在首发式说:“这项研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立竿见影、切实可行的建议。该书通过倾听中国企业家对当前私营经济气候的评论,作出分析,指出了私营经济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该报告建议,未来鼓励私营企业继续发展,政府应当通过减少干预、集中精力完善商业立法以及促使市场更加开放来为所有的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舞台。

      这份报告主要表明,中国新兴的私营企业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中国的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收入和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而减轻了改革的社会成本;而且,中国内地私营企业的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差距。该报告的显著结论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国内私营企业的出现是中国改革进程的最重要的结果;第二,私营企业在产值贡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改善融资环境是私营企业的关键挑战。“目前中国本土私营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立法治以及解决与不规范相关的问题。”

      IFC的报告显示, 私营企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私营企业成了新工作机会的主要来源,并吸收了国有企业下岗的大量职工。截止到1997年,私营企业的员工总数达到了6790万人。截止到1999年6月,全国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30万家,注册资本总额达8177亿元。“自1980年以来,中国私营经济产值以平均每年71%的速度增长,非公部门的就业率平均每年增长41%。目前,私营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而国有部门占37%。如果再包括私人拥有的农业企业,这一比例就会达到51%。”吴敬琏教授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说,“国有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1978年开始改革时的78%,下降到1999年的33%,非国有经济的份额从22.2%提高到67%。”这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里,原来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已有了初步的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