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应斌,中南财经大学农经系 武汉 430064

原文出处:
生态经济

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日益高涨,面对世纪性的绿色挑战,如何妥善地处理好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字号:

      1 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绿色市场竞争

      1.1 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日趋完善,乡镇企业必将按现有方法进行生产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各国加快了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法规的步伐,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环保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环保法已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贸易与环境相互促进已成为一种潮流;强制性手段与市场经济手段的结合,进一步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强调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允许用最经济的手段来消除污染。同时,以绿色标志为特征的环保标准越来越科学,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标志已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没有标志的产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限制。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在世界范围推出ISO14000系列标准,正如ISO9000质量体系一样,ISO环境标准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水泥企业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等。这就明确要求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与保护环境协调起来,对只顾眼前利益、企业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一些乡镇企业亮起了红灯。1994年,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正式开始,使我国环境管理由强调性发展为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乡镇企业要求生存和发展,必须由被动治理变为主动防治,才能适应宏观环境的要求。

      1.2 国际市场上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将阻碍我国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亿万农民的骄傲。若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进入国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随着国际贸易朝着自由化方向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渐消失,但是,具有名义的合法性、手段的隐蔽性、国别的歧视性和产品的针对性的“绿色贸易壁垒”随之而起。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通过制定苛刻繁杂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别国的进口产品来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如环境附加税、环境进口许可证等。由于这种壁垒具有的“四性”,而将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这道贸易屏障,其影响绝不亚于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乡镇企业要突破这道壁垒,只有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才能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赢得更多的商机。

      1.3 国内市场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和提高,给乡镇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保要求,说到底是市场需求。我国绝大部分乡镇企业是瞄准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健康理念已贯穿消费的衣、食、住、用、行各个领域, 绿色消费蔚然兴起,绿色消费需求呈不断扩大和提高之势,国家也对一些消费品的生产提出了提高环保水平的时间表。如在“用”的方面:家庭环保型用品已成为消费热点。绿色冰箱、空气清新机、无磷洗衣粉等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国已郑重向世界承诺:中国禁止生产氟里昂冰箱的期限为2010年,力争在2005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含磷洗衣粉已在我国许多地区禁用。

      1.4 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许多产品的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许多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并没有树立绿色观念,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生产靠经验,生产方式和习惯,都很难适应绿色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性能、服务品质、促销手段等方面竞争,而且也表现为环境保护的竞争。未来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水平将更为关心,企业的环保形象将影响产品的销路。

      2 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深层原因

      2.1 盲目建设,污染增多

      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竞争;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搞盲目建设,盲目上项目、盲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未批就先办先建。在工业设点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

      2.2 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加重

      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没有完全摆脱“傻、大、黑、粗”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是一些小型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未经治理的工业污染物任意排放。1995年,乡镇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量分别为47亿t、2.6万亿m[3]和1.3亿t,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96%、106%和103%;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325.3万t和3.8亿t,比1989 年增长了182%和552%,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