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冷困扰乡镇企业

——鲁冠球谈乡企二次创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孟凡夏、刘振贵,记者

原文出处:
经济参考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久前当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的著名企业家鲁冠球认为:中国乡镇企业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辉煌发展之后,近些年来,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两头热、中间冷”现象,亟需引起各方重视,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实现中国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

      鲁冠球说,所谓“两头热”,就是一头是战略上重视乡镇企业的中央领导热,另一头是迫切要求脱贫致富的农民热。这两头都希望通过办好乡镇企业来安置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和城市,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近年来,在国内外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乡镇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正处在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素质提高的关键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本应像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对乡镇企业的“宣传舆论淡化,政策扶持弱化,企业负担强化,管理服务退化,投资环境恶化”等现象。比如:

      在舆论淡化方面,有的宣传舆论工具长时间地不宣传、少宣传乡镇企业情况;有的报纸甚至宣传“乡镇企业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观点;有的报纸还以“还能叫乡镇企业吗?”为题发表文章。尤其是江总书记1998年4月去江苏考察的重要谈话,集中、全面、 高度地总结了乡镇企业几十年的丰富经验,不少报纸都没有发表。《乡镇企业法》公布以后,宣传贯彻很不得力,有不少人包括有些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至今不知有这个“法”。

      在扶持政策弱化方面,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对乡镇企业的扶持政策,没有八十年代那么积极。主要原因是有的人认为乡镇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了,不必要再给以积极扶持了。《乡镇企业法》发布至今,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有些名为优惠、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项目,财政困难的乡镇,根本没法执行。国家制订的扶优扶强、抓大放小、五个一批、出口配额等政策优惠,乡镇企业轮不到享受。

      在乡镇企业负担强化方面,四面八方向乡镇企业伸手,如城镇建设、造桥修路、文教卫体、公益设施等都向乡镇企业拿钱,各地分别有4 到50种。不少企业反映:“一税(国税)轻,二税(地税)重,三税(各种费)无底洞。”

      在投资环境劣化方面,这几年在乡镇企业中,用地难、贷款难、收费多、电价高、审批繁琐成了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办事麻烦,每道环节都要支付费用。比如办一笔抵押贷款,要经过评估、登记、土管、房产、公证及财产保险等部门审查、盖章、付费,仅公证费就要按合同标的3%收取。一般要盖上百颗印,半年还办不完。

      在管理服务退化方面,现在不少领导文化高了,年纪轻了,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却没有跟上,有的甚至退化,所以出现了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多变,队伍不稳,无心钻研服务,这些都削弱了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目前一些省、市、县乡镇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是五花八门、七零八落,有的挂靠农业厅或农委的,有的依附于计委、经贸委,有的徒有虚名或干脆撤销。

      鲁冠球认为,产生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同一些干部在新形势下对乡镇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全面、不深入、不一致有关。随着乡镇企业的改制、转制和产权投资多元化,有些同志认为乡镇企业服务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忙于去抓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基层领导则热衷于落实创收的责任状,出现了对乡镇企业“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三不管”倾向和“走着瞧”的被动局面。另外,还有些基层领导干部把发展私营企业与抓乡镇企业对立起来,其原因之一是:误认为乡镇企业就是乡镇政府办的公有制企业,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较难随心所欲的取用其钱物,而私营企业就不一样了。乡镇企业是弱质企业,过去经常称之谓“草根经济”,加强行政管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鲁冠球说,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不是终结,而是新的起点开始。中国农村现代化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假如没有乡镇企业,钱从哪里来?农村多余劳动力往何处去?尤其是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新形成的富余劳动力谁来消化?农民减负谁来承担?农村小城镇建设谁来作为主体?农业产业化谁来作“龙头”?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谁来探索新路?等等。不办好乡镇企业,谁来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靠国家财力?不可能;主要靠城市支援?不现实;主要靠外来资金?不敢想。只有主要靠农民自己办的乡镇企业。以我们万向集团所在的浙江省萧山市宁围镇来说,自1990年至1999年,全镇用于农村“三化”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其中来源于乡镇企业的资金占了90%以上。此外,乡镇企业还为宁围镇吸纳了22000 多名富余劳动力,1999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9878元,过上了小康生活。

      鲁冠球还说,过去乡镇企业凭“四个千”(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打开局面,时至今日,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要转到拼知识,拼科技,拼信息和拼精神上来,“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乡镇企业自身,一定要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还要重视走联合的道路,而联合决不是“归大堆”式的联合,是科技、信息、产业、产品、营销的合作、分工,现在有不少好的联合形式,如股份制的联合、协作,还有专业性的行业协作如产供销、产学研、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联合协作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