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第一个10年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成为奠定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现实情况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依靠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显得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重要。目前改革已到了一个整体攻坚的阶段,在诸如所有制改革等一些重要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确实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和稳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问题。 “民营化”是“国退民进”的有效途径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公司制度,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新的举措。通过这项改革,既造成国有资产配置活力的提高,又塑造出享有完全自主权力即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化企业,由此赋予企业以充分的自主权力以及经营活力。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必须“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不仅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把所有制配置作为发展生产力手段的具体表现。这样做必将有助于理顺产权关系。因此,产权关系是经济体制构造的深层要求,产权关系的安排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决定了主体行为的成本效率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也有助于理顺体制关系。带动展开经济体制其他各个侧面的配套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一是以出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国有企业加以改造,使其转向公司制形式。通过吸收非国有股东进入,用以牵制国有独资的管理行为,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实现政资分离、政企分开,从而在多元产权主体的联合投资过程中,促成国有资产的市场化配置,使国有资产的投放也转向谋求保值增值回报的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在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时,按照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规范行事,通过派出实际行使所有者职能的股东代表——董事发挥作用,进行管理,不再直接对企业指手划脚。这样,“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进入完全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化模式。 二是公司化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迈向民营化的具体途径。较之以前的改革而言,公司化所要求的多个出资主体——触及到资产关系多元化、混合化,对国有制的配置、实现形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势必要求行使国有资产主体职能的政府管理机构在管理手段、管理形式上相应变化,转向对国有资产的价值性管理、股权化操作、市场化活动。从根本上转变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观念,并且通过股权化操作,赋予国有资产以配置的灵活性。 三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关系多元化,让国有企业转向民营化模式,尤其是采用对国有资产存量的转换形式来加以推进,表明国家可以用资产经营、股权转让的操作方式来调节影响社会经济运行,诱导社会再生产发展中投资方向、产业升级,在国民经济的动态发展进程中,以控股方式使公有制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将业已积累沉淀下来的国有资产存量释放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社会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为他们留下更多的投资机会,改变由国家包下来的习惯;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腾出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用于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更快更好地克服国民经济中的结构瓶颈。 国企所有制改革必须克服观念障碍 一是克服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的“恐私病”。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必然要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随着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减少。这种变化使一些人担心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担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变化。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抓大放小”,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转化成新的集体企业、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其它公有制形式的企业和公司化的民营企业。国有经济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后,国有资本将会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同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从全国总体上而言,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的多少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对所有制形式的优劣评价,要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不能盲目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选择适合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二是克服对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恐退病”。“抓大放小”、“有进有退”必然导致国有经济收缩战线,国有企业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对此,有人担心会削弱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实,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是使国有经济从不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部门进入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并对经济全局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产业,不仅不会削弱国有企业的应有作用,反而更能有效地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因为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进入“门坎”较低,规模经济要求低,易于产生过度竞争,国有经济在这一领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退出后的国有资产可以进入“门坎”较高、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大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优势。只有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管的部分、不需要办的事情放开,才能把应该管的部分和应该办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