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0)04-0096-04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由“有益的补充”上升到了与公有制地位平等的“共同发展”。 一、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私营企业的融资,长期以来依靠自己积累,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获得合作金融企业的小额信贷支持,国有银行很少予以关注,于是,因融资渠道不畅、信贷无门和银行信贷对私营企业的偏见导致的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现实条件下企业较难获得充足的信用支持,欲进行规范的直接融资又不可能。这种抑制状态刺激了非法集资、高息揽存、民间金融盛行,迫使私营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融资,扩大了金融风险。 (一)私营企业形成巨额负债 由于资本积累的不正当性,其内在的深层隐患无法根除。这足以说明制度与产权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私营企业假盈真亏的负债经营应有一定的界定,否则,私营企业虚渺的大型化难以成为产业化的一支主力军。 1.中小私营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尽管数量上每年都有增长,但因故停业歇业,破产注销的数量很大。私营企业的发展真正能形成集团规模、行业规模的,能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的可谓凤毛麟角。这一状态,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与东部地区缩短差距,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关注和警觉。 2.私营企业在主业发展中,应注意占有市场份额的产品是否能经久不衰的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物业产业化的内容不仅涉及“产加销”,还与前向关联效益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私营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不能采取应用市场产前、产中、产后预测的有效手段,是无法形成产业联动效益的。 3.私营企业缺乏利用资本市场的途径,因此,相对于国有企业筹资困难。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培育发展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效益较好或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才允许上市。在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的分配和比例规定上,也直接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入市。国外筹资中利用资本市场的途径,在我国由于制度安排使私营企业无缘介入。 4.私营企业吸纳国外资金,与银行联合实现各项产业开发方案,将使资源优势迅速向经济优势转化,增强各企业特色经济发展的活力。然而,随之有待解决的银行坏帐、滞帐的增大和金融风险,又成为现实问题。 (二)西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的特征 从总体上看,私营经济经过10年的探索,已逐步由谋生型转向目标发展型;由粗加工转向深加工、科技型;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部分私营企业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转向资本扩张的二次创业时期,步入有序的发展轨道,并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1.产业结构调整后日趋合理。目前西部地区资源转化的前期开发必须具备:一是有效开发和拓展地区产业优势,选准产业增长点和增长源。二是引入大量资本。 2.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生产经营产业相对趋于专一化。私营企业一方面拓展产品开发市场,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报告会、展销会,组织名优特新产品向外省、外商展销,进入国际市场,各省设立分支机构,准备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3.私企、国企扩大联姻。在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与国企联姻参股已成为现实。 二、西部地区私营企业发展的困难、希望与机遇 (一)制约西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与困难 1.私营企业上市不被重视,难以进行低成本扩张。我国私营企业上市为数甚少,尤其是股票市场。我国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只允许国有企业中效益较好或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上市。加之资本市场发育尚处于不规范、不成熟阶段。因此,私营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则必须创造条件与国有企业达成某种联合。 2.现实中人们理解和认为私企大都难以克服家族化管理,难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促使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相应构建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一套生产经营和资产运作机制。长期以来,人们把“私营”和“私有”等同起来,因此私有“家族化”管理能否在今后得以改观,始终成为对私营企业理解的障碍,这种思想认识根深蒂固,给私营企业的资本经营环境带来了困难。 3.思想认识有误区。政策导向受旧的思想影响,很多人对私营企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对“私有”比重上升心存疑虑,怕私营企业赚钱多了,形成新的资产阶层。在对其发展方向上未能正确认识,总是以私营经济量小、分散、生产落后予以否定,这种思想认识使私营企业难以被重视。有人偏面认识私营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把私营企业主视为唯利是图,偷税漏税者,甚至把私营企业主与不法行业和丑恶现象联系到一起。部分私营企业者也认为自身社会地位低下,怕企业投资发展扩大后,将来政策多变,担心枪打出头鸟,合法经营的正当收入得不到保障。 4.管理机制婆婆多。长期以来,私营经济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缺少一个既能增加宏观调控、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又能统一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个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的组织机构,乃至出现统战部管政治工作,工商局管注册登记,税务局收税,工商联管服务等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的现象。政府原则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各部门横向过问多,实际帮助少。有利的事谁都想管,遇到问题谁都不愿管。私营业主常常为应付多个部门名目繁多的“检查”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