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作 者:
曹敏 

作者简介:
曹敏(1963- ),男,四川荣县人,四川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四川师范学院政法系,四川 南充 637002

原文出处: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克服自身缺陷,进行体制改革,提高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注重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65(2000)04-0050-04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1996年10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指出OECD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越来越建筑在依靠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这篇报告的发表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相对于劳力经济、资源经济而言,代表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高级化,预示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走向,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第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投入为主的经济。从基本生产要素来看,知识经济与传统农业、传统工业相比较,有着根本不同,主要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传统农业是以土地和劳动为基础,传统工业是以资源、设备和资本为基础,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在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它的生产要素都必须依靠知识来更新,依靠知识来装备。同时,知识的升值,将会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拥有更多、更新知识的人将会更容易获得高报酬的工作。知识型企业的产出,也将会随着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飞速增加。

      第二,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知识,通常以信息表现出来,信息化的形式就是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与光纤网络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相结合,使知识的编码、储存、传输、扩散大大加快,因此,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有别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基础设施,既不是农田基本建设,也不是能源交通,而是电子通道。许多国家不惜花费巨资,用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第三,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主旨是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来取代现在已经枯竭或稀缺的自然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自然资源的节约方面,信息科学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遗传基因工程所起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

      第四,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是更具竞争性的经济。自产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来,由于通讯、交通工具的飞跃发展,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到本世纪末,全球经济已基本完成一体化过渡。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而知识的无国界性和无限供应性及非独占性,又决定了知识经济必须是一种全球经济。在此种情况下,国际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成果,竞争的战线已明显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为核心的全方位竞争,因而更加激烈。

      第五,知识经济是经济决策知识化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它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有决策本身需要的高新技术水平,是高层次的“知识管理者”。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对决策所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手段到方式上都要实现职能化。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伴随当代中国三次思想大解放浪潮的洗礼而逐步由“补充”的配角位置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次主角位置的。二十年的风雨征程,使我国民营企业已几乎函盖了所有的社会层面,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富有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将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一部分国有企业要从竞争性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这就为民营企业发展让出了一块很大的空间,使民营企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先天的缺陷,这表现在:

      1.整体规模分散化。据统计测算,1998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平均注册资金0.92万元,从业人员1.91人;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54万元,从业人员15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分布在低技术的一般加工业、运输业、小商品经营等领域,企业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在这种企业群体的资产存量中,难以整合出适应现代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大规模的企业组织。即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不同经济成份之间平等竞争的环境,而这些企业也会受到市场规模效应的冲击而陷入要素分配不平衡等问题的困扰。

      2.经营模式家族化。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实施的是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其比重约占80%,其中管理层中有38.6%为家庭或准家族成员,财务管理权有90%的控制在家族手里。家族式管理、人治管理在企业发展初期可能很有效,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决策的随意性、管理的非规范性、人才来路和言路不畅的弊端,将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自身经营中或在承包、租赁国有、集体企业中遭到失败的一个原因。此外,这种管理机制也导致了搞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偷税漏税、违规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频率较高,很容易自我淘汰。

      3.产业结构趋同化。我国民营企业崛起于80年代初期,涉足较多的领域是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的传统轻工业和新兴产业,多数民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只要对某个产品或某个行业的市场前景有一定感性认识和观察判断就盲目上马,其结构选择主要是对已有产业乃至产品结构的模仿,因而导致民营企业之间产业结构惊人的相似,出现了“四多四少”的现象:从事商业贸易多,办实业型、科技型产业的少;从事就地买卖做生意的多,搞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的少;经营管理粗放型多,科学管理开拓型的少;单一的作坊式经营的多,集科工贸于一体经营的少。这势必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或因产品无市场,或因项目技术不过关,或因资金缺口太大,造成项目夭折,前期资金沉淀,形成巨大浪费;二是重复建设,加速了某些大路货产品市场饱和的进程。产业结构雷同必然引起各个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市场,极易造成两败俱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