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的发展及其路径依赖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成利 冯杰 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市 100044

原文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苏南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无疑是推动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和该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经济特征。在影响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当中,乡镇企业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既是一种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乡镇企业化的过程。考察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种典型的以苏南模式为基本特征的苏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以社队企业为主体的前乡镇企业化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超常规发展到90年代后期暴露出不适应性,并进行较大范围产权改制的乡镇企业化阶段;三是现阶段正在进行并即将完成乡镇企业产权改制而步入的后乡镇企业化阶段。

      一、“苏南模式”形成与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苏南乡镇企业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是苏南地区受人多地少矛盾影响而特有的发展实业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好基础的社队企业资本积累、毗邻沪宁等具有较强技术储备和巨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总体上处于短缺状态的卖方市场、中央政府的所有制偏好、优于国有及私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资源禀赋的基础性作用。基本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产业、经济及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苏南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其具有发展工商业的内在动力,自晚清以来,苏南地区就大力发展并拥有了较为发达的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常州、镇江等已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基地,这种矛盾和传统使苏南形成了以发展实业为核心的特殊文化。即使在建国以后政府对社队企业多次持不鼓励态度甚至进行否定的情况下,苏南地区的社队企业仍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投入来源和形成“苏南模式”的重要原因。

      2.要素相对价格的影响。社区政府创办企业的动机主要是创造就业、增加收入,而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形式,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首要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因此,苏南乡镇企业具有目标多元化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的产生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正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资金、土地等市场资源和政策等非市场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乡镇企业生成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社区政府充当乡镇企业动员和组织资源的企业家角色,是一种最佳的理性选择;同时,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组织资源的相对价格远低于市场组织资源的价格,这就导致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而政府因此要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索取剩余。这种特定模式在其发展的早期一方面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之委托—代理链较短,容易产生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这对企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制度租金的推动。由于中央政府与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利益相关程度不同,因此中央政府的所有制偏好表现为先国有,后集体,再私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不成功,导致中央政府的所有制偏好和所有制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央政府需要寻找推动工业化的新动力。很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实施乡镇集体企业为主导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符合中央政府目标函数最大化的要求。所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制度环境落差造成的制度租金推动了乡镇企业在早期的飞速发展。

      4.区域环境的保障。苏南地区邻近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些城市有较大数量的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同时这些城市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有企业的技术储备和机制限制,给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较好的技术供应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从而弥补了乡镇企业在人才短缺、技术开发力量不足和产品竞争能力弱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局部区域环境。

      二、导致“苏南模式”通过产权改制进行转型的原因分析

      正如“苏南模式”形成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叠加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样,导致“苏南模式”通过产权改制进行转型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1.产权安排缺陷的暴露。社区政府掌握乡镇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产权安排,存在先天性的缺陷。社区政府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在其目标函数中,既有符合企业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变量,又有符合社区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变量。在企业剩余分配过程中,社区政府可以利用控制权,将乡镇企业的大量剩余用于满足社区政府的非企业目标,既包括社区目标,如社区福利、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又包括社区政府自身的目标,如建造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改善政府部门人员福利等。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企业生产性资产大量转化为非生产性资产,最终导致企业资金困难,从而依靠贷款补充,形成净资产下降和高负债,造成乡镇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2.政企不分的弊端和政府失灵的后果。由社区政府和企业通过交易来划定企业的产权边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替代了市场的不足,但由于企业对政府交易费用的支付未能成为明面的市场费用,无法灵敏地调节资源的供求,这种制度自然会对要素市场的发育产生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发育,从而使得整个社会无法通过完整市场作用来纠正错误的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乡镇企业在多元目标的影响下,为了降低实现多目标所造成的压力,在比较容易获得政府及银行的廉价资本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选择较多资本和劳动密集的技术,并且通过从政府的交易中得来的廉价资本进行不断的投资扩张,由此实现就业的增加,满足实现社区目标的要求。这种扩张容易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一旦这两个方面对企业形成制约,必然造成大量沉淀资本,形成高负债,使企业陷入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