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0)04—0058—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民营经济普遍陷入“二次创业”的困境之中。分析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背景条件、困难,探求其脱困的路径选择,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背景条件 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一次创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财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已显现出过剩的态势,民营经济进行“二次创业”实出无奈。众所周知,我国民营经济“一次创业”是在国民经济处于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上展开的。在这一阶段中,民营经济受自身利益的驱动,竞相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供应日益充足。又由于各地民营经济投资结构相同,重复建设严重,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和同行业厂家的无序竞争及社会消费趋淡等因素的影响,使传统产品的生产能力很快出现过剩,以满足温饱为主的传统消费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以1995年社会消费出现负增长(-0.5%)为标志, 中国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时期。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民营经济继续生产和经营传统产品已无路可走。广招人才,寻求新技术,开拓新产品、新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行“二次创业”,已成为众多民营经济无奈中的惟一选择。 第二,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冲击,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过剩态势,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在所难免。东南亚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1997年夏始于泰国并很快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商品进口能力迅速减弱,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加上东南亚各国货币在危机中大都贬值30%~80%,而我国人民币坚持不贬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导致1998年我国外贸组织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零增长。大量的出口外销产品卖不出去,无疑增加了国内市场的压力,加剧了我国经济的过剩态势。因此,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已在所难免。 第三,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提供了政策依据。民营经济“一次创业”时,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还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其活动范围和发展数量都受到极大限制。而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理论,把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使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转变为重要组成部分,由限制其发挥转变为共同发展,由“制度外”进入到“制度内”,明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法和应有的地位,为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第四,民营经济多年和多方面成果的积累是其“二次创业”的重要保证。民营经济“一次创业”大都是白手起家,而“二次创业”则是在“一次创业”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创业”过程中,民营经济积累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定规模的资金、技术力量,以及民营经济适应市场的天然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形成了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重要保证力量。 第五,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提供多种机遇。民营经济“一次创业”时,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在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上,民营经济不能也没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国企改革的进程中。而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和“混和所有制”概念的阐述则大大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实现形式;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新界定和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强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则大大拓宽了民营经济活动的地域、行业和产业范围;同时,对国有企业实施的“抓大放小”和战略性改组,更为民营经济直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能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许多国有企业是具有一定物质技术基础和实力的企业,民营经济如果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多形式联合、合作、租赁、承包或收购等,尽快地实现上规模、上档次,无疑是民营经济实现“二次创业”的一条捷径。 二、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困难分析 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了许多有利条件和因素,但也遇到了许多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市场问题。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因而国内市场消费仍然趋淡,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民营企业受自身掌握的原有技术、设备、经验及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时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和新市场的最佳切入点,开拓新市场困难重重。加之一些民营企业不愿放弃“一次创业”的熟悉天地,对原有市场仍抱有侥幸心理,因此民营经济普遍面临市场进出的困惑。民营经济能不能和愿不愿放弃旧市场,能不能和愿不愿开拓新市场及怎样开拓新市场、开拓什么样的新市场,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管理问题。从外部管理看,我国没有管理民营经济的专职机构。长期以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由于各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因此造成对民营经济既管又不管,说管都管、说不管都不管的乱、散局面,同时对民营经济缺乏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导致民营经济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过分集中和缺位并存现象,影响了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发挥,增加了“二次创业”的难度。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看,受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的限制,民营企业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及管理水平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家长式”、“经验式”管理较为普遍,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较为普遍。“家长式”、“经验式”的管理对于“一次创业”是适用的,对于“二次创业”则是致命的。所以,如果没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就不会有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