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当前,我们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从国内看,国民经济已进入了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品比较充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都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从国际上看,90年代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结构重组和产业升级,更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外部环境给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浪潮正在展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的环境、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较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乡镇企业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给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制约。比如,区域发展不协调,东西部差距拉大;企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不高,点多面广;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初加工产品多,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不科学,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所有制结构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个体私有企业无序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不规范,等等。因此,结构调整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乡镇企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发展。乡镇企业只有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不失时机地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明确目标,合理调整乡镇企业的结构布局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加快重组、机制创新,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调新、调高、调优、调大、调强、调外,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更新的目标。具体来说,“十五”期间,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达到下列目标: ——在区域结构方面,东部地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及产品再转移出30%;将出口创汇产品中的品牌产品、深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初步形成以江苏、山东、广东、上海、浙江、大连、青岛、宁波、厦门等省市为龙头的乡镇企业高科技、高新技术生产基地。中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建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西部地区要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到2015年,形成东中西部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与合理配置,地区间协调发展、互补互促、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在集中连片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方面,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发展到400个,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增加到600个;企业聚集度,东部地区要达到40%,中部地区达到30%,西部地区达到25%。到2015年,乡镇企业聚集度提高到60%以上,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的70%——80%来自各类乡镇企业小区和小城镇。 ——在产业结构方面,乡镇企业第二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80%调整到7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以上。到2015年,乡镇企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调整到6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在产品结构方面,高附加值、高科技、高资本产品和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比重,达到30%,机电类、化工类产品、名牌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比重达到40%。到2015年,分别上升到45%和60%,出口交货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万家。 ——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要发展到2万个, 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发展到3000个。到2015年,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要发展到6万个,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发展到7000个, 争取形成几个世界性的大公司。同时,培植一大批小精专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乡村,形成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引导企业采取独资、合伙、公司制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培植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保持竞争优势。依据市场需求、本地优势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形成特色,开拓新市场,实现多样化,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搞好七个结合,处理好七个关系 一是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处理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农村二、三产业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补农、支农、建农、带农的作用,大力发展和加强支农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是与集中连片发展相结合,处理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是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关系。小城镇发展了,就可以解决布局散乱和重复建设问题,生产力要素就能够实现合理配置,就可以节约土地和资源,产生集聚效益,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对于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