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两个“村”记载了两个伟大的事件。一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几户勇敢的农民写下血书,试行包干到户,并及时得到中央的支持,一场伟大的农村改革浪潮席卷了全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沉闷状态,为我国的农业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另一个“村”就是北京的中关村,在这里,从这座科学的金字塔走出来的几个勇敢的爱国知识分子,抛下铁饭碗,创办了第一家民办民营科技企业,也是得到了中央及时的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此迈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我国第一个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从此逐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城市经济技术革命的新纪元。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历史贡献 中关村科技园区萌发、发展、成长的全部过程中,民营科技始终是中关村发展的主体,从1980年10月出现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到电子一条街的初步形成,到1988年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成立,一直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立,中关村发展的过程就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一个民营科技企业群形成的过程,是民营科技企业家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关村的发展是民营科技发展的依托,民营科技是中关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关村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先进的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现代企业的民营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而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不如说是中关村改革一条路。这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知识分子对新路子的大胆探索,是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新思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改革和世界技术浪潮的驱动下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开辟了科技转化的新渠道,终于找到了一条路的开端。 电子一条街的出现不但理顺了旧的沉闷的科研秩序,而且翻新了中关村人的传统意识,培育了中关村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法律意识、经济意识、消费意识、时间意识、直至战略意识,形成了新一代中关村人的现代意识。传统观念的变革对中关村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正是这些新观念、新意识驱使一批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走上创业的道路,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业大军,正是这种新观念新意识形成了中关村人的精神脊梁。在中关村的发展中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是体制改革的率先探索者, 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所有制结构丰富多彩的发展格局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在初创阶段,采取自愿组合的主体创业,如华夏、四通、京海、科海等由6—7个人组成,以“两不四自”(即不要国家人事编制,不要国家投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愿组合)原则创立了中国最早的民办科技机构。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中关村地区又引入新的概念,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科技人员主体创业型企业亦称国有民营高技术企业。以四通为代表的民办民营科技企业、以用友为代表的私营科技企业和联想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成为“中关村一条街”的三驾马车,进而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所有制结构丰富多彩的发展格局。民营科技企业不但构建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框架,而且蕴含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雏型,完全符合“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精髓。 民营科技企业家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科技领域率先冲破了三十年一成不变的旧体制,改变了由国家全民所有制科研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人一齐上的生动局面,国内国际融通合作,官民并举,产学研一体化,科教兴国,共创发展经济的新局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首先在科技领域,以丰富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作出开拓性的实践。应当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重大改革之举,具有深远意义。 2、民营科技创造了崭新的创业模式, 开发了国外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的智力资源,激活了中关村的科技产业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不仅在经济指标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主要的是创造各种各样的企业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改革的典范,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如联想、方正、四通、京海、时代、紫光、华讯、科利华、用友等企业集团。诸如联想模式、四通模式、清华同方模式、用友——科利华模式、亚信模式、大地模式等等都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造。 联想模式是“国际化”带动“产业化”模式,把国际化和产业化当作一步走。联想1984年11月由柳传志带领11名科技人员靠20万元投资起家,15年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现在已发展成为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高技术企业集团,1999 年联想微机进入亚太地区市场第一名。亚信模式就是留学生创业模式,亚信集团是我国留学美国的博士生创办的,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亚信集团的创办和迅速崛起,标志着我国21世纪宝贵的智力资源之一——留学生群体正在走出一条以产业报国、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己任的道路。以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年仅22岁的学生邱虹云研制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视美乐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为依托,王科和几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利用平时打工积累的资金和向父母的借款50万元成立了“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7月29日, 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上市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视美乐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青年学生创办了一个公司,它标志着我国21世纪宝贵的又一智力资源——国内大学生群体走出了以产业报国、自主创业为己任的道路,它标志着一股发展高科技新生力量的崛起。视美乐掀起了一种思维的创新,带给中关村科技产业勃勃的生机。 20年中关村民营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创业模式,激活了中关村的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