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汇制药公司创立于1994年,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 资产由创业时的300万元增值为5亿多元,并于1998年投资近2亿元按照GMP标准建成现代化的中汇制药厂,年产值能力达5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然而,审视一下中汇制药发展的经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迅速成长于中国经济环境急剧变动时期的民营企业,正是在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东南亚金融危机涉及中国以及我国央行执行适度紧缩政策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一、所有制优势与现代产权制度优势相结合 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并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制度创新,而是通过这种创新,将会在企业中普遍产生新的制度能力和制度效率,即制度竞争力,从而形成巨大的增长潜力,以从根本上支撑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产权的界定和明晰化是十分重要的。产权是一种排他性权利,著名的“科斯定理”就是说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性,强调明晰产权的重要性。而中国的民营经济由于其实质上的私有性质,较易明晰产权,从而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当然,如果这种联系缺乏后天合理的产权安排,优势则无法转化为胜势。事实上,就连西方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私有制并不能够完全保证经济效率,私有产权在某些条件下仍是不明晰的,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国外不少私有企业的倒闭和我国一些私营大企业的破产足以说明,仅仅是企业的私有并不能带来效率。然而,中汇制药公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不仅较好地发挥了其非公有的所有制优势,而且,企业正从发展初期的资本个人化走向规模扩大后的资本社会化,进而成为一家股份制大型高科技制药企业。笔者认为,中汇制药公司的高效率关键在于它在实行资本社会化的同时,合理安排其产权,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迄今为止,中汇公司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中成药科研生产基地,并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二、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 近两年,资本经营在我国产业界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有人甚至把资本经营誉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次浪潮。受其影响,不少民营企业也成了这次浪潮的“弄潮儿”。然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产品经营永远是第一位的。产品经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资本经营必须建立在产品经营的基础上,即资本经营必须以产品经营为载体。社会财富的产生和增加归根结底来自于商品生产,资本经营的效果还是要通过产品经营来体现。从国外来看,企业依托核心业务和主要产品进行兼并扩张,是资本成功运作的重要经验。当然,产品经营质与量又要充分运用资本经营来实现,通过资本经营在资本层次上来引导企业的产品经营。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把把功夫下在产品经营上,在搞好产品经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经营,从而实现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现在,有些企业抛开产品经营去搞资本经营,以“资本”生产代替“产品”生产,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而中汇制药公司在其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走入盲目进行资本经营的误区,而是将重点始终放在产品经营上。一方面,着眼于将来药品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产品的竞争,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数量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目前的五个产品,产品水平也从省级产品发展到国家级独家产品。同时,该公司每年还提取纯利30%作为新产品开发基金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另一方面,中汇公司着眼于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命所在。该公司投入巨资建立严密而强大质量保证体系,为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担保。事实上,惊人的“中汇速度”正是得益于公司成功的产品选择及产品经营。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利用兼并等方式进行资本经营,以期通过低成本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李嘉诚先生曾说过21世纪是生命产业的世纪,而中药产业是其中最有发展空间的产业。这种说法看似绝对,其实正与全球日益增强的回归自然的呼声相契合。然而,医药企业回归自然的主张,对传统的中药制品而言,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际市场中草药的年销售额为150亿美元,而中国出口中草药仅6亿美元,且70%以上是药材;日本和韩国近来年也大力发展中草药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皆早已超出中国。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呢?我们坐拥传统医学绵延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却为何无法在中药研究与生产上获取应有的成功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药的发展长期固步自封,生产工艺落后,成分、功效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使用不如西药方便,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不高,未能实现中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中汇公司总裁莫始奎自创业伊始便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一开始就决心站在“现代化的中药生产”这个基石上,它包括中药研制手段的现代化、质量标准的国际化、生产工艺的高技术化和产量的规模化。“中药西制”的成功不仅为传统医学的腾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中国,除中药品种外,97%的化学药品是外国的仿制品。这证明我们在化学药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尚不具备与国外厂商相抗衡的能力。但是,中医药作为世界医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参与世界药品市场竞争的重要突破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 中汇模式无疑成为传统中药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市场的一面旗帜。 四、市场开拓与产品开发相结合 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实行市场开拓与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是确立产品市场领先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键。高性能、低成本、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先入市场,必然赢得竞争优势,也能取得先入效益。同时,产品的高性能、低成本来自于对市场的分析及面向市场的开发,以及加快对用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上。另一方面,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受制于规模扩张程度及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国内企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不应单纯依赖于组织内部的研发力量,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与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以市场为纽带,建立并强化科技情报网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平台和信息通道,利用他们的技术成果,实现其成果的转化。事实上,企业的“R&D ”即研究与开发体系可以通过内在投资方式以及外在交换形式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在目前中国存在生产与科研“两张皮”的情况,以外在交换形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构造其“R&D”,对企业而言更加经济有效。 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它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长期以来沉淀下来的存量优势,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从而以较低的运作成本切入新的发展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生存空间。在这两种层面的有机结合上,中汇模式无疑可以成为一个范例。中汇公司自创业伊始,就定位于先找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找产品,并始终重视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而建立起了中国一流水平的科研基地。与此同时,中汇公司注意处理好自主开发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在全球新药研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投资大、时间长、成功率小的背景下,其开发新药的途径值得借鉴。中汇公司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唯一基地,不仅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为后盾,更联合全国数十家大专院校并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有效依托,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不失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高速度发展中国中药产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