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广东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949年前,广东农村基本上没有工业,即使有,也仅仅是一些作坊式的酒类、碾米等等家庭小工场。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50年,广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东乡镇企业萌芽于50年代前期,当时叫农业生产合作社工副业小组。广东省1955年有工副业小组4万个,从业人员40万人,年收入5.3亿元。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的浪潮中,乡镇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称为社队企业,1984年后改称为乡镇企业。三年困难时期,社队企业被大幅度压缩,到1962年跌入了低谷。1970年后,各地按照发展农业机械化、建立地方“五小”工业的指示,陆续办起了农机厂、小水泥厂、砖厂等社队企业,靠近城市的农村相继办起了为城市工业加工服务的五金厂、藤厂、电镀厂等等。1978年前,广东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厂房破烂,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差。1978年,全省乡镇企业仅有8.57万个,企业的职工人数180万人,乡镇企业总收入30.5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3.73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乡镇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乡镇企业个数急剧增加。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个数为72.16万个,比1978年增加63.59万个,增长7.42倍;企业的职工人数为987.4万人,比1978年增加807.4万人,增长4.49倍。 ——乡镇企业的素质明显提高。从生产工具、厂房看,目前,全省有许多乡镇企业具有80年代和9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工具,有很漂亮的现代化厂房。从管理水平看,广东有不少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先进,按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去运作。从科技水平看,目前科技的应用在乡镇企业比较普遍,有些乡镇企业有自己的研究所,广东科龙集团还把研究所办到日本去,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落户到乡镇企业早已不是新闻。从生产的产品来看,目前,全省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许多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从乡镇企业所在的行业看,当前全省乡镇企业分布在电子信息、机械、化工、电器、食品加工、五金等等各种各样的行业,完全可以与同行业的国有企业竞争。 ——乡镇企业已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为6597.15亿元,比1978年增长214.9倍,占全省当年工农业总值13116.21亿元的50.29%;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为6811.35亿元,比1978年增长200多倍,是当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7919.12亿元的86.01%;1998年,广东乡镇企业实交税金122.44亿元,比1978年增长90.37倍,占当年全省各项税收的26.07%。 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转变了农民的思想,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创造了条件,走出了广东农村工业化的新路子。 2 广东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给人深刻的启迪: 1、应形成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广东乡镇企业能有如此大的成绩,就是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实质上是乡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它包括:一是政策环境。在广东,没有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乡镇企业就难以发展。多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得到不少有利政策的支持。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党的十五大为乡镇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为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制定了有关政策,等等,这些都为广东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二是舆论环境。不良的舆论可以毁掉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责难,如80年代初有人把乡镇企业指责为“不正之风之源”,1990年有人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六四”风波联系起来,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但这些指责最后都被清除,使乡镇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乡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想保证。三是经济环境,包括保证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等。四是领导环境,即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多年来,正是由于有了乡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才使广东乡镇企业持续、高速、高效发展。 2、乡镇企业发展有赖于农村丰富的资源。劳动力资源。广东与全国农村具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显现出来,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保证。土地资源。广东农村有广阔的空间,除了规定农田保护区外、仍有许多地方可以建厂房,与城市缺少土地形成鲜明对比。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农产品为食品、轻纺加工业等提供了原材料。农村还有资金、广阔市场等等,都为乡镇企业大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 3、良好的机制使乡镇企业茁壮成长。贴身经营的利益机制。广东乡镇企业能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其中一点就是有贴身经营的利益机制,厂长经理及每个员工的利益都与企业发展的好坏紧密相联系,与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就使每个人都很努力去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广东乡镇企业自诞生以来,都是以市场的需求来定向,自己去找市场,开拓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自负盈亏的风险机制。乡镇企业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去运作。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乡镇企业的产品只有消费者去购买,才能生存与发展,市场上兑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迫使乡镇企业不断推出物美价廉的各种新产品。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用人机制。广东乡镇企业没有铁饭碗,按合同,表现好的留用,不合格的辞退。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则重金聘用,对企业有用的各种能人大胆使用,尽能力解决后顾之忧。按劳动的质和量进行分配的奖惩机制。乡镇企业的第一个员工的分配,是按照每天、每月劳动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好劣来进行的。谁劳动得多、质量好,谁就多得,奖励先进;谁劳动得少、质量差,谁就少得,鞭挞后进,“红眼病”被消除,平均主义没有市场。这种分配机制,使每一个员工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工作,形成一种奖勤罚赖的有用制度。扩大再生产的自我积累机制。乡镇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靠自我积累来进行的,即使是到银行贷款,也视自己的能力。有不少乡镇企业靠内部集资、内部股份合作来积累资金,为了下一年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把每年所获得的利润减少分红来积累资金,偿还利益;有的股份合作企业在生产困难时,职工宁愿少领或暂时不领工资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广东乡镇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这良好的机制。这良好的机制,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适合农村企业发展的实际,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