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顺义区同全国一样,经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五轮驱动”、“三个转变”、“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几个阶段,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并加快发展。全区乡镇企业总计846家,基本形成了九大行业,外向型企业达97个,集团企业已发展到43家。乡镇企业职工共计8632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的2.9%,中专学历的占总数的5.6%,高中学历的占总数的33.4%,其它为初中学历57201人。聘请高级专家、教授和各类科研人员、高级技工等共990人。1999年,乡镇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1.8亿元,收入47.6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4.4%。1999年盈利企业714个,盈利总额1.9亿元,在全市乡镇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但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在今天的大发展中,掣肘因素更是日渐凸现。 首先,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内驱力不足。乡镇企业创建之初,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鼓舞下,发展乡镇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经营管理者有一股创业的激情,他们抛家舍业,克服重重困难,一心要把企业办成、办好。但到现在,一些经营管理者已获得了名誉、地位、利益,主观上已少了继续拼搏进取的思想。客观上讲,现在搞企业难度已较改革开放之初明显加大,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些经营管理者产生得过且过、求稳怕乱、守摊子维持现状的消极心态。 二是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有一部分经营管理者没有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企业的思路、方法和管理方式,不能主动地研究、开发市场,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重量;重外在管理,轻启动职工的自驱力;重上交,轻积累;重任务、轻开发;在思想意识上,还没有摆脱小农经济、农民小生产者习惯势力的束缚,在经营决策上缺少战略眼光,短期行为严重,缺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对潜在有利机会的敏感和直觉。造成经营上的被动。 三是知识储备不足。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其主要特征的,打人海战术,靠大量资金和物质投入获得较低的收益。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主旋律的形势下,由于缺乏自身知识更新的主动性,吸收新的知识较慢,因而还不能自如运用市场知识来经营管理企业,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脱钩,使企业陷入困境。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整体科技素质低。 从目前顺义区乡镇企业看,产品结构与创业之初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生产规模的调整。究其原因,一是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建立在为国有企业配套加工基础之上的,缺少自己的品牌和主导产品,造成产业结构和产品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大路产品密集,高科技产品稀少、能耗大、成本高、市场狭窄、效益低。二是乡镇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资本积累机制不健全,再投入后劲不足,造成规模扩大缓慢,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不能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技术设备陈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创业初期的设备、工艺,既影响了劳产率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又影响了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科技开发能力差。没有健全科技开发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科技开发的意识淡薄,科技开发资金不足。三是经营管理者科技知识储备不足,科技意识差,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显得束手无策。生产者技能低,习惯简单加工工艺,不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新发明、有新创造,对于高科技水平的生产不能适应。 再有,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仍沿用任命制,“铁饭碗”没有彻底打破,减缓了人才流动的速度和经营管理者的“吐故纳新”。在分配机制上,还没有完全贯彻“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仍以公平为主,弱化了利益驱动作用。在管理机制上,还没有建立起决策层、管理执行层、监督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仍是一人说了算,难免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顺义区乡镇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具备未来竞争实力的科技力量。因此,二次创业须以人才和科技为根本。 二 1998年顺义区第一届党代会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全区经济形势,确定了一次产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二次产业要以增加总量、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实现二次创业;三次产业要全方位启动,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从现实看,要实现这一发展战略,挑大梁的还应该是二次产业。所以,二次创业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顺义经济的发展未来。当前,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扩张政策,并加大了各项政策的力度,同时把个体私营经济从国民经济的补充地位提到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北京市也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改革和支持、鼓励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这就从宏观上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走出低谷提供了难得机遇。 我们区委区政府在经过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顺义区乡镇企业振兴的口号是:以人为本,全面创新。二次创业相对于一次创业来说,是高层次的总量扩张,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全面的创新。要完成二次创业,首先要实现用人机制的创新。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会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