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个案调查分析

作 者:
田昆 

作者简介:
田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纵横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8年6月到1999年2月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调查了北京、西安、长春、上海、内蒙等地的九家民营企业,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民营企业上市问题、战略管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外部性等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因篇幅有限,仅就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多元化辨析与战略管理

      历来,企业走多元化之路的动因是:形成多个利润增长点,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减少经营风险,并不断地扩大企业规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内蒙盘古集团正是多元化发展的典型。1990年盘古集团始创于亚通木材经贸公司,1992~1995年,成立珠海大酒店和盘古羊绒衫厂,走上依靠本地资源拓展实业的道路。1995年至今,企业迅速扩张,先后兼并骑士乳品集团、包头盘古酒店、银河游泳馆,开始建设呼和浩特市郊外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和纺纱基地;即将建成盘古商城;并开始开发盘兰布和农业开发区;积极与苦生素高科技研究所协商合作事宜。企业从单一主业向目前的跨地区的科、工、农、贸、金的多元化增长模式转变,从地区性公司向全国性大公司过渡,企业形态从小到大,从非正规向正规,从私营向混合所有制过渡。

      但是,多元化真是企业变成“巨人”的必由之路吗?

      1.多元化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过去盘古集团以地区为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由于行业增多,不同行业之间在产品制造、资源来源、要素配置、市场需求、营销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高层决策人员受个人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领导”,难以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迅速做出明智的决策。目前企业正考虑重构企业管理模式,以产品(业)线设立事业部,但是由于人员调换的摩擦、管理水平等限制大大增加了改革的成本和时间。

      2.多元化经营不一定会实现规模经济,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的本质是专业化生产。盘古集团在迅速扩张后发现几乎是“板块式”结合的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因而很难带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从理论上讲,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使得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再生型、更替型、改进型的产品却占大多数。一个企业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主业做大做好,对企业本身是很重要的。但反观多元化经营,由于其目标市场多,不可能对任何一个经营领域中的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市场服务等都下工夫做深做好,只要感到某种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或暂时处于劣势,马上就会退出该领域去进军其它领域,结果浪费了不少资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3.不明智的多元化经营不是风险的分散而是风险的叠加。从理论上讲,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多元化的目的是分散非系统风险,即当某个行业处于低谷,而另一个行业可能处于经营的最佳状态,从而弥补较差的行(企)业的损失。但是,这种风险分散原理是建立在涉足的各行(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较小的前提下,而事实上,同在一个集团,要接受集团的统一投资、战略管理,各企业之间的经营管理具有高度相关性。盘古集团所涉及的羊毛衫、奶酪、房地产、酒店、旅游业等都是受宏观景气影响很大的行业,企业之间的相关性很大,只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民营企业中,资源配置往往取决于企业家个人和集团内部利益均衡的结果,“拍脑筋”的决策模式和集权有利于迅速果断地作出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创业,但是当企业规模过大、市场环境复杂时就容易造成失误。这一点在巨人集团、三株药业等一些民营大企业的实践上得到验证。吸取教训,盘古集团引入了“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可持续战略发展观”。即,确认并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设计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从而确定公司发展的宗旨、目标、结构、工作流程等,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公司竞争优势,以保证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从而进入一个“变革——发展——变革”的良性循环系统。简言之就是以公司优势资源为核心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安排管理组织制度,从而使优势资源转变为竞争优势。这一企业发展战略模式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

      西安银桥集团下属西安市相桥乳品厂是西北地区乳制品行业产销量最大的骨干企业,1997年度跨入全国十大乳品企业行列。从1979年的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厂,它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者、实践者和受益者。银桥集团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围绕着发展农村养殖业、建设高质量奶源基地进行的。陕西农村自古以来没有养牛的习惯和经验,农民没有商业化养牛的胆量和意识,对于加工业缺乏了解和信心。当时一方面是开展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用“示范”的办法,动员有威望的农户带头养牛,一年下来,每户收入超过5000元,是其它农户的10倍多。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此外还采用了多种经济手段:

      首先由厂方出面,从当地银行和世界银行贷款446万元,先后分9批从广东、新疆、甘肃、湖北等地引进了2300头良种奶牛,发放给农户,然后从农户交的鲜奶中逐月扣除。这种“厂方贷款,农户养牛,厂户挂钩,以奶还贷”的做法,解决了农民购买奶牛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快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