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茂生、苑德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015

原文出处:
财贸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肌体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也愈来愈引起经济和金融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缓解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克服通货紧缩,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高效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评价

      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探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必须涉及的一个问题。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实质经济的贡献上,还表现在它对制度创新,即对改革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上。然而迄今为止,对民营经济的评价却存在着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的倾向。实际上,只有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察,才有可能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

      (一)民营经济既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五大对民营经济的定位有了重大变化,即把民营经济由原来国有经济的必要补充,改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民营经济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民营经济改革以来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民营经济不仅在工业、商业、饮食业等传统产业中站稳了脚根并且羽翼渐丰,而且涉足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教育、信息等新兴领域,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力军。1995年以来,民营经济对GNP 新增部分的贡献占60%,对新增就业机会的贡献占70%左右。同时,它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也稳步提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除国有和集体之外的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六五”期间为1.9%,“七五”期间为8.3%,到“八五”期间已达11.4%。到1998 年, 个体私营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8%,远远超过国有经济(28.5%),也超过了集体经济38.3%的比重。在商业方面,纯个体部分的销售额已达到10802亿元人民币, 接近国有和集体经济之和10851(6021+4830)亿元。1998 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加1853亿元,而个体商业就增加1290亿元,占69.6%。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不再是“半壁江山”,而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大量生动的事实说明:在内需不振,出口形势严峻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哪些地区民营经济的比重大,发展快,效益显著,其经济增长速度就高,失业率就低,财政日子就相对好过,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就好。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浙江省为例。该省是个资源短缺的省份,全省“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只有全国平均数的48%,可供工业开发使用的原材料也极为缺乏。而且, 该省还是建国以来国家财政投入最少的省份, 人均投入只有410元。但就是这样一个落后省, 却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98年,该省的GDP由1978年的全国第12位跃至第4位,比1997年增长10.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出口总额略有下降的情况下,该省的出口不减反增,较之1997年增长7.7%。全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就业机会增加。令许多省市颇感头疼的失业问题,在这里并不突出,失业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困扰程度明显较轻。引致浙江经济腾飞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扩张。到1998年底,浙江的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90%左右。20年间,浙江的GDP 总量扩大了40倍,而同期国有经济(包括其它公有制成份)的产出总额只扩大了4倍。显然,浙江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以上说的是GDP总值居全国第四位的浙江的情况。其实位居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广东、江苏、山东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省199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民营经济与市场有着天然的和本质的内在联系,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成份和现实要素。由于缺少国家的政策庇护,经营风险完全由自身承担,因而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强,与市场的结合也更为紧密。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和经营行为的合理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的深度、广度和规范程度;另一方面,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又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建设互相制约,紧密联系。民营经济的勃兴和壮大,是发展市场经济,确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当然,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二)民营经济发挥其所具有的制度创新优势,能够推进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不容否认,部分民营企业也存在产权关系模糊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其产权制度还是明晰的。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财产约束是硬的,经济利益是独立的。同时,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有效率的分配机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且受单一市场信号的调节。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自身作用的发挥,既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功能完善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又在客观上为国有企业提供了示范,使国有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有助于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转化过程。民营企业对改革的推进,对建立新体制的贡献,还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重组要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如以法人身份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特别是在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时,除了国企职工购买,主力军大概就是民营企业了。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造就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

      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富余的是行政官员,缺少的是有胆识、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企业家。能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充足的企业家队伍,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关系到体制转换效率和总体改革的进程。而民营经济则是企业家成长的肥田沃土。一大批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经营才能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脱颖而出。他们是民营企业的带头人,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我国还缺乏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性条件(对国有企业经营决策者也是如此),需要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