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按照人们所需要的目的,运用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借助人可以利用的物质手段而使自然人工化的手段。 技术进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为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其科学技术进步是必然趋势,尤其要加大高技术开发和运用的力度。 乡镇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它在二元结构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大工业两大板块的夹缝中成长,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中国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新的增长点,如何做到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其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其技术的选择。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企业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追求高技术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注意到一些企业为了私人利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偷逃税款等使得社会成本增加。因此,乡镇企业必须明确其目标,找准其位置,作适当的技术选择。 我们认为,乡镇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子系统,其目标必须符合大系统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乡镇企业的最终目标应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其中间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效益目标。第二是经济效益目标。第三是环境目标。基于上述目标,虽然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高,发展和运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大多数乡镇企业条件不具备,且乡镇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利润,乡镇企业普遍追求高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条件具备的企业不要去搞高技术,反而我们主张条件好的企业应大力发展和运用高技术,以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那么,一般意义上讲,乡镇企业应作何种技术选择呢?联系我国实际,我们认为,乡镇企业现阶段应以大力发展和运用中间技术为主要选择。 首先,中间技术的选择切合农业资源和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出现了相对的、结构性过剩,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而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食品工业等,又存在许多技术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很多方面并不需要高技术来解决,选用中间技术的余地很大。往往一项中间技术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带动一个地区。 其次,中间技术的选择,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收入差异亦进一步拉大,居民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相当多的人仍在追求基本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而在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即使是高收入者也注意着对农产品的选择。比如无公害干净蔬菜市场需求潜量很大等。因此,依托农产品资源,选择适切的中间技术去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余地很大。 再次,中间技术的选择,符合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不可否认,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变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是现实问题。全社会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迫切要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安排不了,新产业因高技术选择,吸纳劳动力有限,故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得靠农村自身解决。从中间技术对其资源的要求来看,乡镇企业选择中间技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中间技术的选择,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生产体系的形成。社会生产体系包含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全过程。 第五,中间技术的选择,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有时建设企业比培养经营和管理这些企业的高质量的人更容易一些”。结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状况,一方面适切的中间技术与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是匹配的,另一方面,高技术总是在中低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间技术运用过程中,职工技术技能逐步提高,为乡镇企业发展和运用更高层的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应围绕其目标,结合自身条件来进行。由于乡镇企业既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担负了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重任而具有其个性,决定了现阶段总体上来看,其技术选择应以中间技术为主。在技术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创造条件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层次,才能做到持续、稳定地发展,最终实现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