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被称作经济发展的“奇迹”。确实,我国的乡镇企业从开始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后来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疑地,在我国这样一个至今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70%、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丰富、二元乃至三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发展中大国,乡镇企业今后还将继续,也应该继续担当起推动上述目标的达成的任务。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制度变迁,在世纪之交,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国内的和国际的,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当然有许多是有利于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但相比较而言,困难可能更大于有利的方面。这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对这些困难有足够的和清醒的认识,才能临危不惧,从容地应对这种挑战,并及时作出合乎实际的对策选择。 一、落后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多重约束,再简单重复发达地区所曾走过的道路已难获成功 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极不平衡,不仅城乡之间差距巨大,而且乡村与乡村之间也差距甚大。后者不仅表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而且也表现在东部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上,尽管这后两种差距在程度上有相当的不同。因此,本文所谈的落后地区除指中西部地区的广大乡村外,还包括东部地区本身的一些落后乡村。这些地方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缺乏及认识上的局限等原因,起步很晚,比发达地区迟了一步或几步,目前那里的乡镇企业还很不发达。这意味着,这些乡村地区之所以不发达,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乡镇企业不发达;它们要摘掉落后的帽子,摆脱不发达的困境,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一点已为乡镇企业20年成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和致富功能所充分证明,我国的许多地方就是因为积极发展了乡镇企业而迅速发达起来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落后地区今后也可以简单地重复发达地区所曾走过的道路就能获得脱贫致富的成功呢?回答是否定的。 现今乡镇企业比较发展从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原先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同于今天的经济和制度环境。首先,当时我国存在的是一个商品普遍短缺的的卖方市场环境,人们对商品的数量的追求较高,而对其质量和档次的要求还比较低,这无疑为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从近几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短缺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购买力普遍不旺盛的买方市场或现今人们所常说的“过剩经济”,人们对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技术水平仍然低下、设备仍然相当简陋的后起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从竞争对手的方面看,原先的国有企业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创新积极性严重不足,虽然实力比乡镇企业强,但却欠缺灵活性,竞争不过乡镇企业。而今则不同,不仅先前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原先缺乏自主权的国有企业,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有不少也已增强了竞争力,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使后起的乡镇企业难以与之竞争。其他的一些企业类型,如中外合资企业等,则更因为其良好的技术和管理条件等原因而使后起的乡镇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第三,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原先曾经利用自身的一些有利条件将资源优先配置给乡镇集体企业,如劝告当地银行部门优先给企业贷款等。这种做法当然有其副作用,但从支持当时资金十分短缺的乡镇企业的初始发展的角度看,还是起到了其积极的作用的。而随着目前银行体制改革的推进,这种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变,今后如果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相应措施的跟进,乡镇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将会比原先困难得多。这自然会影响到后起乡镇企业的发展。 面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新情况和困难,除国家的宏观政策需要作出有利于落后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相应调整外,这些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企业本身也要及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调整发展战略,而不能盲目跟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所曾用过的战略。首先是不发达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大力发展那些市场需求尚不饱和的有特色商品,如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资源加工型产业、特色旅游产业等等。其次是要避开与发达地区企业的直接竞争,甘当配角(如为它们加工零配件等),或发展它们还没有发展以及虽有发展但并不具有优势而又有市场前景的行业。第三是在所有制结构上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公有与非公有各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发展,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而不必在一个地区内也固守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苏南地区曾经创造出了人称“苏南模式”的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发展道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不能否认当时那里确实有使这一模式或道路得以产生的特定的经济、社会乃至地理环境条件,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学得来,更何况随着其中一些条件的变化,这一模式本身也在进行改革和经历变化。而与“苏南模式”相对应的“温州模式”也是闻名于世,它曾经以个体私营和家庭经营为特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它现今也正在经历向股份合作制乃至更规范的公司制的渐进的和局部的变迁。所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存在一成不变和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不发达地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二、相对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等方面的矛盾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正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二是经济效益大不如以前,有的省份利税出现负增长;三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降低,出现资本大规模替代劳动的迹象;四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商品出口大幅度下降。笔者以为,这些不利状况的出现正是受本文上面所述的那些变化了的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原先形成的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我们知道,东部地区以及其他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在短缺经济和普遍的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形成的。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低水平的产品数量扩张,通过新建和扩建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增长速度,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容易模拟复制和产生重复建设。因此,一旦市场环境总体上发生变化,如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则很可能普遍陷入产品卖不出去的“过剩”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