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镇企业鼓与呼

——对费孝通教授关于乡镇企业思想的粗浅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姜永涛 农业部总经济师、乡镇企业局局长

原文出处:
乡镇企业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费老是一位杰出的研究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及制度变迁的社会学家,可以说,我们乡镇企业在每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费老理论的指导,费老的著作实际上是指导老百姓致富的一门学问,是中国的“民富论”和“国富论”。作为全国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负责人,我理解费老对乡镇企业研究的理论贡献有六个方面:

      一是乡镇企业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又是从农村开始的,费老从他的家乡“江村”深刻认识到“人多地少”这样一个基本国情,要使中国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以家庭副业和手工业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之中。联产承包之后,费老指出,被束缚在土地上浪费掉的劳动力,应赋予他们新的劳动对象,就是工业设备和技术,就会变成生产力;如果再提供他们更为灵活、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机制,就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此,费老多年为乡镇企业到处呼吁,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乡镇企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离不开费老的理论指导。

      二是小城镇是个大问题。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费老就敏锐地发现,光工业化是不协调的,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那就是发展小城镇。费老最早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后来是“小城镇、大政策、大学问”,到现在的“大战略”。费老在小城镇初露端倪的时候就预言,小城镇将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成为人口的“蓄水池”,而且将是商品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的中心。费老的这个预言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

      三是提出“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费老指出:“模式就是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这一理论要求我们从全面的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的背景、条件所形成的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上的特色,从而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发展。当然“模式”容易固定化,费老又指出“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观点,在发展模式的概念中又注入了动态的观点。要求各地探索适应本地情况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是提出城乡一体化。费老在研究中注意到,内地和边远地区的农民即使有劳动力和启动资金,乡镇企业还是办不起来。乡镇企业必须有现代工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市场信息。而在农业传统劳动中是得不到的,也就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本身就缺少一种外部的劳动力量,必须到城市去寻找这种力量。城市问题的求解在农村,农村问题的求解在城市,割裂开来考虑问题就会走上行而上学的错误道路,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也是如此。即使是农村的“城市企业”,也要与当地社区融为一体,过去我们搞“三线企业”时忽略了这个问题,教训十分沉痛。发展乡镇企业就会在城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是“船小好掉头”到“联舟抗风浪”。小打小闹有好处,灵活、方便,好进入,但经不起市场风浪的考验,费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提出,乡镇企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必须把眼光转向质量、品种、效益、规模和开拓国内外市场上来。目前,乡镇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的要求,有的是“裂变”,有的是“聚核”,形成了6400家大中型乡镇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的骨干和带动力量,大量的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的道路。

      六是区域经济概念。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是要突破很多限制,如地域、所有制等,要在一个大的区域内发展,费老在调研中对当地干部多次指出了区域经济的概念,最突出的就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实际上就是由点到线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方法,最后逐步形成“全国一般棋”的构想。这个理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费老的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深刻学习,在指导全国乡镇企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