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奋斗不息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论述的体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精辟论断,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而且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问题,谈谈初步学习的一些认识。

      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和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我们学习这一科学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实质。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是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的。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或政治集团发挥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多少年来虽然不断遭到歪曲和攻击,但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真理光辉。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第一,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是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它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第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什么时候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生产力就能蓬勃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自觉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充分认识生产力本身具有的革命性和决定作用,了解生产力性质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规律,正确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同任务、手段、途径和方针措施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前,主要是通过革命斗争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在政治经济制度上的障碍。党在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后,就要运用这种新制度及其创造的一切有利条件,大规模地致力于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同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自觉地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不断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辟广阔的道路。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极为精练的语言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把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前提和首要位置,并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和统一起来,这就在党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我们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的。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社会,造成了封建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但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然要被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条件的,一种社会形态,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走着一条并不笔直和平坦的前进道路,但它能够比旧制度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并正在得到新的证实。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政治领导和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范围内合作与竞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新任务,党要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全党动员,结合新的实际,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与学习运用党的建设理论很好结合起来,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紧紧抓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最主要的东西,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地全面推向前进。这样,我们党就能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们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也就是从根本上冲破当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政治成果。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一直站在时代前列,不断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奋斗。回顾近80年的历程可以看到,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坚定不移地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奋斗的28年中,我们党集中干了一件大事,就是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打碎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制度、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党在这场斗争中锻炼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