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讲”中提高抓大事的自觉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培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原文出处:
党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去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关于“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的要求,对国家计委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新职能要求国家计委从大量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大事”、搞好宏观调控上。也就是要围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科学确定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安排好国家拨款建设项目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搞好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准确把握调控时机,灵活掌握调控力度,充分发挥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功能,当好中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参谋助手。为了履行好这一新职能,全委上下积极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三讲”教育,使我们在转变职能,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找到了差距,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初步取得了成效。

      “三讲”教育开始时,大家对于抓大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工作,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决的,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和推进职能转变方面是有成效的,中央也是基本满意的。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中,大家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一系列讲话,坚持用整风精神,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自我剖析,同时发动群众查摆问题,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成员回顾近年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尤其是联系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反复征求委内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思考,深刻剖析,逐步找准、抓住了在抓大事、给中央担当参谋助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前瞻性不够,敏感性不强。1996年下半年,经济运行实现“软着陆”之后,又逐渐出现需求不足的新问题,委内外的同志提出了一些扩大内需的建议。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当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对策,做得不够。随着我国经济同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和金融波动必然波及到国内,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和调控政策必须考虑到国际经济对国内的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但我们在研究制定1998年发展计划思路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得不充分。通过反思,我们深切感到,对迅速发展变化、又交织着经济和政治复杂因素的国际金融环境,我们理应研究得更透一些,反应更快一些。二是对宏观经济大局的研究以及法规制度建设抓得还不是很有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朝着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密切注意。”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对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事物,对知识经济的了解和认识还不深。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但党组对涉及宏观经济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律、法规建设抓得还不够紧。三是缺乏“踱方步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大家议大事的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相当大的精力用于应付日常事务,对一些战略性问题、方向性问题,引导全委上下认真研究,包括发挥委内研究机构的作用,听取老同志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还不很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还有待加强。四是从改革入手,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发展计划工作方面也还存在着差距。通过查摆,使大家思想受到很大震动,深切地感到,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计委职能的转变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经济全局,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在找准、抓住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使党组的同志进一步认识到抓大事的重要性,以及忽视这方面工作的危害性。以前我们之所以在抓大事方面存在着差距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责任感不强,缺乏抓大事、议大事的紧迫感。虽然经常提到要抓大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把抓大事当成软任务,往往陷于具体事务之中。从主观上来说,怕过多地减少具体业务工作而影响对各方面信息的深入了解。二是思想上不够解放,还没有形成议大事的氛围,也没有建立必要的议大事的制度。三是还存在着求稳的思想,有些问题虽然看出来了,但由于思想上偏于求稳,不能及时大胆地提出我们的建议。四是在工作安排上,还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人力用于研究重大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具体、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上,就会放松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研究,难以履行好计委的职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三讲”教育中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委党组非常重视,进行逐条研究,提出了初步整改意见,责成委“三讲”办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操作性强的具体整改措施,下发执行,并在执行中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概括起来讲,我们今后在抓大事方面要做到:一是努力创造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浓厚氛围。委党组成员要把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当做工作的主要内容,亲自组织和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要尽可能超前研究。党组成员之间要经常通气,多交换意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计委的中心工作。建立抓大事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激励机制。重大问题要广泛征求司局长的意见,认真听取老同志和委内青年同志的看法,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委属单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研究力量的作用,建立专家学者、中青年和企业家经济论坛,帮助分析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二是形成全委上下同心协力抓大事的整体合力。委党组要强化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的领导,组织好、协调好、调动好各方面力量,全委形成合力。在研究重大问题时,可以打破委领导分工、司局界限。各司局、各单位既要考虑分管领域的问题,又要考虑相关领域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处理好本单位工作与全委中心工作的关系。围绕大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集中力量,对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委中心工作,针对重大问题,由委领导带队,深入地方和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走势,及时抓住苗头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调查的内容要深入进去,剖析典型,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深度。要不断改进调查方式,有针对性地深入一线进行专题调查,尽量减少一般性的面上调查。四是集中精力抓好事关全局的大事。委党组成员要压缩一般性的出国访问,不参加与工作业务无关的研讨会、招待会,减少不必要的迎来送往。全委同志要从大量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采用新思路、新办法,集中精力搞好事关宏观经济全局的大事。缩短形成政策建议的过程,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和预警。掌握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向中央提出我们对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大事有人想、有人抓、有人负责的工作制度。要认真总结机构改革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清理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抓大事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在重大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多种政策效应,进行换位思考,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政策出台后,加强跟踪,及时掌握、反映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办法。通过实施这些整改措施,在全委形成想全局、抓战略、提思路,上下同心协力抓大事、办大事的整体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