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把启动美的奥秘之门的钥匙——模糊美学 只要你翻开美学史,就可知道,历代美学家都在穷尽毕生精力,探索美的奥秘,很多人在美的定义的诠释方面绞尽了脑汁,总想把飘忽不定的美固定在概念的框子里。各个学派对于美的定义总是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但是,美,这个调皮的精灵,却不愿在定义的框子里跳舞;当你煞费苦心把它捉住捺进定义中时,它却从容地冲破一切束缚,跃进无限的自由的海洋中。这就告诉人们:美,是流动的,变易的,不确定的;我们不能被定义的绳索捆住手脚,不能局限于用静止的确定的方法去探究美,而应该用动态的辩证的方法去寻找打开美的奥秘之门的钥匙。这里有一把钥匙,便是模糊美学。 模糊美学既承认美的确定性、明晰性,又承认美的不确定性、弗晰性。它避免了只追求确定不变的美的定义的偏颇,旨在探究隐藏在确定性、清晰性肩傍的不确定性、弗晰性的模糊美。可见模糊美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美学研究的需要,适应消解美学困境的需要,适应美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模糊美学为什么不在五六十年代出现呢?为什么偏偏到本世纪80年代才跻身美学讲坛呢?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由于诞生了模糊数学。模糊美学的出现与模糊数学有关。 模糊数学引发了模糊美学。1965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查德(L.A.Zadeh)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把模糊的系列概念运用到数学领域,使模糊与数学接轨,将模糊集合论中的不确定论作为数学的灵魂,从而在人类数学史上创立了模糊数学,查德便成为模糊数学的奠基人。此后,在模糊数学的带动下,出现了许多模糊学科,如模糊思维学、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模糊心理学、模糊美学等等。 模糊美学引进了模糊集合论,用模糊集合论去阐释、解析美学。模糊集合论认为,在0与1之间,有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等中间环节,它们相互撞击,彼此过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此亦彼。这种现象便是模糊集合中的不确定性,研究此种不确定的现象乃是模糊集合论的任务。就美的范畴而言,有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明晰的范畴;但也有亦美(优美)亦高(崇高)、亦悲亦喜等弗晰范畴:后者的亦此亦彼现象,便是一种模糊集合。模糊美学除了承认前者的明晰状态外,还要着重研究后者的弗晰状态。模糊美学认为:美,是明晰与弗晰的统一,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但其明晰、静态、确定性是相对的短暂的,其弗晰、动态、不确定性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模糊数学虽然启发了模糊美学,但模糊美学并不隶属于模糊数学,二者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模糊数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其研究的对象是真;模糊美学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其研究的对象是真善美。此外,模糊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抽象的;模糊美学研究的对象则是感性的、形象的。因此,模糊美学虽然晚生于模糊数学,但二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注:见拙文《模糊美学和模糊数学》,《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第28页。)。然而,模糊数学的诱导性却是不可低估的。在模糊数学未进入美学领域之前,虽然存在着模糊现象和模糊理论,但并未实现模糊与美学的接轨,因而还不会形成模糊美学。当模糊集合论进入美学领域以后,才实现模糊与美学的接轨,遂诞生模糊美学。 模糊美学的出现,还同交叉学科的发展繁荣有关,特别与耗散结构论的促进有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学术日益昌隆,各种科学门类之间相互渗透,在相似、相近、相同的交叉边缘地带,各自取长补短,相互过渡,相互圆融,在流动不止的变易中发展自己,绝不用不变的定义去束缚自己,而是着重于科学发展过程的特质的研究,这种特质永远处于同外界物质对象的有机联系中,永远处于不确定的变动之中。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所说:“在我们的宇宙中,稳定的、永恒的、规则的安全性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危险的和不确定的世界中”(注: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73页。)。这种科学本身内在特质与外在物质运动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正是耗散结构论的特性,也是科学的开放系统的根本特征。模糊美学正是在这种开放性系统的大背景之下形成的。 开放性系统的形成,交叉性边缘科学的发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历史过程的。长期以来,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各门科学之间,缺乏互渗性,所以交叉性的边缘科学不很发达。科学上对于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还没有现代这样普及,因而模糊美学赖以孕育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代科学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形成了高度综合化普遍化发展的大趋势;各种科学门类对于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在整体上已拧成一股绳,形成锐不可挡之势,向着封闭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学术体系进行猛烈的冲击。这就为模糊美学的诞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对于自然、社会、艺术中出现的美的不确定状态,定义式的确定的美学观念,已远远无法解释。这在客观上就亟需出现一种能解决这种难题的美学,这就是模糊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