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0)03—0039—07 一、概述 尽管从19世纪下叶到20世纪末期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是多元的,但是它们却存在两个基本的话语,亦即现代的和后现代的。那么,什么是这个现代?什么是这个后现代?而且,什么是它们的差异和关系? “现代”的语言意义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它区分于过去和将来并以我们谈论者自身为立脚点,因此它与时间相关。但是思想意义的现代包括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于是它具有几种不同的时间区分。 1.广义的现代。它指自笛卡尔以来的思想,亦即自近代以来的思想,它包括了近代,狭义的现代和后现代,其主题分别是理性、存在和语言。但是,这种现代主要将近代的思想作为其标志。此时的理性或自我意识表现为主体,并与在客体意义上的世界构成了主客体关系。 2.一般的现代。它指后黑格尔以来的思想,它排除了近代,包括了现代和后现代,其主题是存在和语言,但存在是其根本问题,这又具体化为个体的存在及其经验。 3.狭义的现代。它指从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为止。这里不仅排除了理性问题,而且也排除了语言问题,唯有存在问题。 而所谓的后现代就是现代之后。但是后现代仍然有多种划分的可能。其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思想,亦即贝尔所说的“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其二指那些不是探讨理性和存在而是探讨语言的哲学,如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其三主要指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思潮,它以消解、反叛为其根本特色。 现代和后现代思想区分主要不是两种时间的区分,而是作为两种思想形态的区分,所以后现代不仅可以在现代之后,也可以在现代之前,它们也可以同时并存。于是西方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现代和后现代的时代,或者是后现代的现代。 二、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主要包括了黑格尔之后到海德格尔为止的美学思想。如果说黑格尔构成了形而上学理性哲学的终结的话,那么海德格尔则走向了现代存在思想的边界。因此黑格尔之后和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正好形成了存在的主题。但是,现代哲学美学又如何与传统哲学美学相分离呢? 在传统美学的开端古希腊那里并不存在美学,而是诗学。与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不同,诗学的本性关涉于创造,生产和给予尺度。当然诗学在此仍被理论科学所规定,因为比起创造和实践,作为理论的洞见是最高的。只是在近代伴随着“感觉学”亦即美学的建立,诗意的创造才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所谓的感觉就是“我感觉对象”,这里已经构成了我和对象,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关系。至于感觉自身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创造的,也就是德意志唯心主义所说的“设立”,这种设立不仅规定了近代美学,而且也规定了近代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如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 然而与现代和哲学的死亡一起,也发生了诗学和美学的死亡。所谓的诗学和美学只是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名字,实质上它们成为了反诗学和反美学。为什么?因为诗学所理解的诗意作为创造是给予尺度,亦即理性给予存在的一个尺度,与之相反,现代的诗意作为倾听是接受尺度,亦即思想接受存在所给予的尺度。同时,现代美学不再基于传统美学的“我感觉对象”,而是基于“人生于世界”,在此不再是客体的二元分离和综合,而是人与世界本原的合一,不再是我设立对象,而是我体验和经历存在。现代美学不仅反诗学,反美学,而且也反艺术哲学。这是因为艺术哲学作为关于艺术的哲学,始终建立在对于哲学的一般理解的基础上,亦即将哲学看作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的世界观就是人作为主体来观照作为客体的世界,所谓的方法论就是这种观照世界的方法。因此艺术哲学与传统美学的观点是共生的。 作为反诗学,反美学和反艺术哲学的现代美学不仅摒弃了传统美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也抛弃了它们关于美的种种观点。传统美学,尤其是近代德意志唯心主义的美学虽然将美作为感性与理性相区分,但是它们基本上将美与理性相联,甚至让美被理性所规定。康德认为审美和目的论的判断力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中介,把美理解为从真到善的过渡。这里的美虽然不同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但是仍限制于理性的王国里。至于黑格尔的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是将美归结为理性自身。作为美的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不同之处不过是它们各自的显现方式不同而已,但是显现者自身却是同一的,即理性。与这些关于美的理性规定不同,现代美学将美的本性置于存在的基础。这种从理性到存在的转变是现代美学从传统美学分离的根本性的标志。当然现代美学可以划分为不同维度:首先是存在的维度;其次是心理的维度;最后是形式与符号的维度。其中存在的维度是现代美学的核心。一般将现代西方美学区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逻辑的和经验的、内容的和形式的,这必须在所说的三重维度中予以更具体,更深入的阐明。 1.存在维度 此处所谓的存在是与思想相对的存在,而且对于思想而言,存在自身具有规定性,因此不是思想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思想。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统属一个维度,同时,现象学、解释学和实用主义也在此范围内予以考虑,如果事情(现象学)、此在(解释学)和生活(实用主义)都属于存在的语言家族的话。 马克思的存在是社会存在,亦即人类有意识地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一种活动也被称为劳动和实践。将人规定为劳动的动物正是对于传统的“人是理性的动物”的命题的否定,同时也给予这个命题更本原的基础。劳动作为人的规定描述了人的自由本性,这不仅表现在人(自由的)与动物(不自由的)的区分之中,而且也显现在共产主义者(自由的)和雇佣劳动者(不自由的)的区分之中,因此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他的生活的。这具体化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这就是所谓的美的本原。如果说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经济批判的话,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则转向了文化批判,这种偏移使心理突出,存在隐去。其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性是爱欲的本能冲动,但是现代的技术合理性的异化压抑了人的本能,使人成为了单维的人,因此所谓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而审美之维正是人的感性和感觉之维,它保存了人在异化状态中所失去的自由,于是人类的解放成为了审美的解放,亦即建立新感性。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语言批判(哈贝马斯)则远离了存在维度。但是不管文化批判,还是语言批判,它们都和马克思的存在学说有肯定或者否定的关系。作为现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于传统理性的批判,而且也在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同时它也为人的自由解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