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 者:
李捷 

作者简介:
李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本文从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地位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说明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邓小平,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也就否定了邓小平理论;从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与发展的角度,说明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而是在继承三大改造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纠正失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区别三大改造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示,而不是民粹主义的影响。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字号:

      一、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关于这个问题,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和十五大报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特别是十五大报告,从两个角度,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历史定位。

      一个是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的角度,指出:中国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人,就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里,十五大报告肯定了毛泽东的两个历史功绩,一是共和国的成立,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另一个是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的角度,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本文只谈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邓小平,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也就否定了邓小平理论。这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历史地位的内在联系问题。

      邓小平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十五大报告指出的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但是,话说到这里还很不够,还必须作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毛泽东和邓小平探索的是同一条道路,即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有过严重失误,但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开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也就否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毛泽东和邓小平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接力的关系。毛泽东的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开创了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他的第二个历史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这两大进程中,邓小平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配合得很默契。毛泽东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者,功不可没。但是在探索中,毛泽东曾犯了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严重错误,随后又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全面性错误。对第一个失误,毛泽东在相当程度上纠正了;对第二个失误,他却无力从根本上纠正,陷入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误区中无力自拨。这样,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历史任务,就落在了邓小平的肩上。

      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同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既充分肯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又系统总结和纠正过去的失误,继承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性地开辟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邓小平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人,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在这个过程中,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使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是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邓小平,否定邓小平也就意味着否定毛泽东,从而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否定了我们的立国之本。

      第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上的两个重要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否定了毛泽东思想,就截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历史长河的源头,就否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根基和由来;同样,否定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河就断了流,毛泽东思想不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生命也就停止了。总之,否定了两者的任何一个,就否定了我党近8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也就否定了立党之本。

      第三,在谈到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的时候,除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以贯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主脉,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以及由毛泽东总结概括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所以说,邓小平理论不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学说,而且还直接继承并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它更加深刻的内涵。

      离开了毛泽东思想所发端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脉,邓小平理论就没有了历史的厚度和理论的深度,就会失去特定的理论方向,就有对它的具体结论作实用主义曲解的危险。有人说,邓小平理论没有哲学基础,其实,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正是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而“活的灵魂”,正是在邓小平主持下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中首先提出的。它集中地表明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高度统一,一脉相承。

      在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三条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条。他说:“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引者注:指“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一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页)可见,只有奠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才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才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这个历史过程是一致的,统一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奠定了邓小平世纪伟人的历史地位,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我们当时在理论上和政策指导上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至后来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但是,又引出了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究竟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在继承三大改造以来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彻底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来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和完善?这是一个关系到改革开放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