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多少功成名就者,不是腐化,就是堕落;不是懈怠,就是消沉;不是疏亲,就是淡友……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改天换地的历史巨人。但是,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在自律方面,更是堪称古今之楷模,因而永远值得人们的怀念。 1949年的金秋季节,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开国大典,在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取得了天翻地覆般的历史性胜利,也标志着雄才大略为中国人民翻身与解放贡献出了六位亲人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彪炳史册举世称道的巨大成功,更标志着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面临着胜利与执政的双重考验。为了能使中国共产党跳出所谓周期率,毛泽东虽然已进入人生之暮年,但他不因为自己功成名就而止步,而是仍然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和火红的革命青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坚决的斗争,作出了令人称道的光辉业绩。 毛泽东在和平年代,除了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还领导了反腐倡廉的伟大事业。这种事业,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待私;一是如何治公。 在如何待私方面,建国前,毛泽东就说过,当领导的若不带好头,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建国后,作为开国元勋的毛泽东,乃是党政军最高一把手。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中国人民能否跳出周期率,关系重大。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毫无例外地有其个人的私人利益问题,子女、亲眷、朋友、同学等问题。在这些方面,稍不注意,就会出事,而毛泽东为了给全党做个好样子,个人首先做到了清正廉洁,率先垂范,带头反腐。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在他能以感人肺腑和催人泪下的实际行动,模范地做到了严于律己、严于律子、严于律亲(即亲朋好友)等。 毛泽东的严于律己 毛泽东的严于律己,具体地表现在他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物质生活上,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所以,也须臾少不了穿衣吃饭。但是,他不因功成名就外加建国后条件好了而奢华,而是艰苦朴素的本色不改,依然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于物质享受。 在穿的方面,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毛泽东总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他的衣服,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甚至连脚上穿的袜子,无不打了补丁。而这些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不易看到的内衣内裤及粗线袜上,且“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不成方圆”。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有什么碎布就补什么碎布。有时找不到碎布头,就拿用过的医药纱布做补丁。工作人员为此常常过意不去,毛泽东总是安慰他们:没关系,穿里边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毛泽东的衣服虽然是里外补丁多,但他对外衣的补丁还是“讲究”的。补丁尽量选用同衣服本色相同或相近的布,布丁的形状也要尽量整齐规矩。对此,他解释:外衣要给外人看,太刺眼了对人不礼貌。三大战役胜利后,毛泽东进驻北京西郊,下榻于香山双清别墅。许多民主人士前来拜见,其中有民盟主席张澜先生。毛对张很尊重,特对卫士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的衣服换换。卫士在毛泽东的“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卫士无可奈何地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袴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卫士说:现做衣服也来不及了,要不要去借一件?毛泽东说:不要借了。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于是,毛泽东只好穿着补丁衣服会见了张澜。以后,又穿了同样的衣服,会见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的作者郭沫若,以及沈钧儒、李济深、陈叔通等许多著名民主人士。 建国后,条件大大改善了完全可以做几件好衣服了,但毛泽东警告工作人员“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给我做新衣服”。因此, 从1953 年到1962年,毛泽东几乎未做过新衣服。毛泽东不仅穿得很朴素,而且床上用品也很简单:被褥都是普通的平布;枕头是白布包起来的荞麦皮枕头;睡衣补了又补,共补了六十多个补丁。毛泽东初进城时,用的是这些东西,到他逝世时,用的仍是这些东西。他不仅在穿着上十分简朴,就是在日用品上也很朴素。办公室与起居室虽因历史的原因好多了,但却没有一件考究的家具与一件名贵的摆设,而是书架林林,满屋是书。对毛泽东的俭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理解,为此,毛泽东曾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在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在吃的方面,毛泽东一直十分简单。革命胜利后,条件好了,毛泽东依然粗茶淡饭。他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党的各级干部要求也很严。1950年2月,毛泽东一行访苏归国路停沈阳, 在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陪同下来到餐厅。毛泽东看到那么多丰盛的饭菜,顿时不悦,将脸沉了下来,草草就餐后,就步入会议室,发起言来。面对在座的高岗等人,他首先指出,今晚菜太多。接着语重心长地严肃批评道:“我们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有什么影响? 你们应重温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注:1995年1月26日《安徽法制报》。)毛泽东的卫士长见领袖不高兴了, 为了缓和气氛,便小声插问刚才收到的电报应如何处理,有意把毛泽东的谈话内容转移到别处去了。但是,毛泽东并未忘记此事。在第二天举行的领导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一面吸着烟,一面当众谈他到东北的一些不好之感。他说:“这次和恩来同志等路过东北,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搞得那么丰盛干什么?”说到这里,他气愤地把烟头往烟缸中一捻,愤愤地警告说:“你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做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做表率……”(注:1995年1月26 日《安徽法制报》。)毛泽东要求他下面的干部做表率,他自己在这方面更是表率。在60年代初期,全国经济十分困难,毛泽东到山东出差后,看到农民兄弟们生活很艰苦,吃饭定量且没有肉,毛泽东感到自己作为一国的领袖,工作未干好,因而很内疚。回京时,宣布半年内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并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同他一起实行三不,不情愿的可以辞职。毛泽东说到做到,果然六七个月未吃一片肉。毛泽东吃粮不仅未超定量,而且青黄不接时曾经二十多天未吃一粒粮,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饭,常常是一盘马齿苋或一盘炒菠菜,便能支持着工作一天。由于年事已高,营养欠缺,毛泽东终于得了浮肿病,既急坏了同志们,更急坏了宋庆龄。宋庆龄急忙在上海买了一篓螃蟹专程送到中南海,但是,毛泽东硬是一只也未吃,而是分送给了其他中央领导人。人们责备他不该不爱惜自己,他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吃苦,我一个人吃了心里不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