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00)02—0009—04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论证了文化的本质、来源、对象、内容、领导权、指导思想、目的和任务、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以及文化工作的立场、态度、方法等,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理论。毛泽东文化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而文化大众化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个思想曾被扭曲成为纯粹的政治文化观念,片面地理解毛泽东的文化大众化思想,认为它是仅仅追求文艺政治化目的而忽略其艺术性的单面性文化观,甚至对它大加指斥。这两种做法都是对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的误解和歪曲。为了破除这些歪曲和误解,并在中国大众文化建设中贯彻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的文化大众化思想。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文化本质观、文化大众化观、文化大众观、文化指导思想观等。 一、文化本质观 弄清楚文化本质是所有文化研究的基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系统的关于文化本质、基础等理论,但是,他们的文化理论已包含在他们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之中,认为人类文化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特定时代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精神体现。毛泽东在经典作家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角度,明确地界定了文化本质,指出了文化产生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确认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他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1〕(P663)在此, 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一方面明确指出经济基础对精神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否定了文化本质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面他坚持唯物辩证法科学地指出了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反作用力量,从而坚决反对了文化理论上的形而上学观点。以此为基础,毛泽东分析了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认为中国的旧文化是封建文化,现存的文化(20世纪40年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而中国要建立的新文化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也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1〕(P695) 毛泽东还指出,不同文化由于其本质和社会基础的不同,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斗争。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新民主主义为其核心内容的新文化与封建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的旧文化之间就进行着尖锐的斗争,因为它们的政治经济基础是尖锐斗争的。 二、文化大众化观 文化大众化观点是毛泽东关于文化来源、文化任务、文化工作方法等思想的概括。他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明确指出人类精神文化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文化的基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大众服务,要真正实现和完成文化任务就必须实现文化大众化。 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还是产生于创作者的内心构造,这是不同文化观的分歧焦点之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群众观紧密结合起来用于分析文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大众的生活实践的观点,他指出:“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1〕(P708)“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 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2 〕(P860)坚持文化起源上的实践观和群众观,才能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才能坚持文化工作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当然,毛泽东的文化源泉理论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把文化艺术和生活直接划一、不追求文化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因为他明确指出过文化的源泉并不就是文化,大众的生活实践只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文化就是要把日常生活的东西集中起来,创作出典型性的、普遍性的作品。 文化源于大众决定了文化必须为大众服务,只有真正做到了文化为大众服务,文化才能得到真正实现。然而,在文化史上却存在着与此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为艺术而艺术”、“作品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露”等便是其例。毛泽东论述文化任务、服务对象时,从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P857),同时也是立场的问题。他坚决反对文化专制主义,大力提倡文化的民主化,因而号召文化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创造和发展大众化的、民主化的工农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而非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2〕(P1058),“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P708 )文化为大众服务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全面的过程,它不仅意味着适应大众的文化需求、提供大众所欢迎的文化作用,同时还要对大众进行教育、引导、动员、提高。在革命时期,革命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真正反映社会大众的斗争实践,“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2〕(P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