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实践和理论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丰富深化,形成了一套理论形态完整、操作程序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查研究的对策、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突出到重要位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提高我们党执政水平和决策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一、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 调查研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起码条件,也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渡环节和结合点。但理论联系实际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场合下达到结合的。毛泽东认为,要这样做,须不凭主观想象,而要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制定切实措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调查研究对于解决工作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防止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对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对于赢得革命胜利等等方面都是极端重要的。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8页)。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地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走调查研究之路。 第一,调查研究不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且要正确处理好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的辩证关系。人们通过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工作,即研究,为的是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调查研究之功效。 一方面,现存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要了解一个事物,必然要了解这个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必然要了解这个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况且,事物处在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中,由过去发展到现在,并向未来发展下去。要认识和把握这个事物,就要掌握关于这个事物具体的、系统的、完备的材料。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坐在屋子里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够的。倘若根据“想当然”或是不合实际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来决定政策,就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工作偏差。即使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工作了较长时间的人,也不能仗着“地熟、人熟、工作熟”,遇事不愿再作调查研究。真是这样的话,必然会招致工作失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即使是你管辖的地方不变,人还是那些人,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你不调查研究就不能制定适时的对策。要是沿用原来的办法,就会显得拙笨。 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相互连结的环节,光有调查,没有研究只能是“前功尽弃”。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升华。两个环节紧密相联,相得益彰。调查使“实事”动态化、材料化、数据化;研究是整理材料,抽出“是”的过程。调查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准确可靠;研究要明晰透彻。搞好调查工作,要深入实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察、监测、记录等,占有各方面详实而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掌握提供的各类信息。通常,调查的具体办法有:(1)一般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 一般调查是以了解把握全局面貌为直接目的的调查。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为把握这个整体,便产生了全面调查的方法。典型调查,也就是“解剖麻雀”。它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搞好典型调查,关键是选好调查对象,要选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2)亲身考察与间接了解相结合。(3)传统调查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4)书面调查与口头了解相结合。当然, 调查是与研究相联系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必须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制作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制作加工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主要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调查和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调查中有研究,研究时伴随着调查。 第二、调查研究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走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从群众出发,调查群众,研究群众,向人民群众寻求真理,就是调查研究。邓小平认为:“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90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同时是社会的客体,或叫“实事”。到社会的“实事”中“求是”,制定“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然要研究了解人民群众自身状况。倘若做不到联系群众,或做不到随时联系群众,都会堕入空想和盲目的深渊。 如果做领导的心目中没有群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那将从根本上失去调查研究的基础,堵塞了解国情的基本渠道。为此,毛泽东指出:“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66页)。 邓小平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他们往往不是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和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出发,来考虑和决定他们的工作,而是从不确切的情况出发,从想象和愿望出发,主观主义地来考虑和决定他们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1页)。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要多做点工作,多搞点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90页)。要加强机构改革,改变机关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坐办公室、处理文件、在领导机关内部开会上面。应该缩小领导机关,减少领导机关的层次,尽可能地把多余的工作人员腾出来派到下层去,使留在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亲自处理实际工作,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的危险”(《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3页)。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得非常中肯,他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5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