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胡绳撰文说,在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曾染上民粹主义色彩,其典型说法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注:胡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作为长期在毛泽东身边, 参加过毛泽东著作整理的资深社会科学家,胡绳的观点颇具权威性。然而以往也有学者引证毛泽东的许多话,不同意说毛泽东有民粹主义思想。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作一点深入的探讨是必要的。 一 胡绳说,认为中国可以从农业国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义的看法,一般被称作“民粹主义”。而那些不同意说毛泽东有民粹主义思想的论者则引证1944年毛泽东致秦邦宪的信,信中说: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新民主主义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注:《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239页。)毛泽东在信中的话,证明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并不认为“跳过工业化”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他且知道“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的确,毛泽东重视工业化的言论还有许多。在实践上,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是人所共知的。 那些不同意说毛泽东有民粹主义思想的论者继而又引证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的话:“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页。) 的确,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需要发展资本主义的言论还有许多。这与“跳过资本主义”的民粹主义主张是不同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当代史稍有了解的人会发现,在取得全国胜利后不久,毛泽东便放弃了新民主主义。1951年,毛泽东即批评刘少奇等人按《共同纲领》保护私有的主张,质问为什么不能动摇私有?为什么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什么?(注:参见《中国农业合作化史资料》1990年第6期。)在全国快速完成了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1958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总结说:我主张不断革命论,你们不要以为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革命就要趁热打铁,一个革命接着一个革命,革命要不断提出,中间不要冷场。托洛茨基主张民主革命未完成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不是这样,如1949年解放,接着搞土改,土改刚结束,就搞互助组,接着又搞初级社,然后搞高级社,七年来就合作化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像波兰、南斯拉夫建立民主主义秩序,搞七、八年出了富农。可以不建立新民主主义秩序。事实证明,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巩固了政权之后,毛泽东是主张“不断革命论”的,主张越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综上所述,可以说,毛泽东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并非要“跳过工业化”,而确是要“跳过资本主义”,主张用“不断革命”来实现“直接过渡”。这是否有民粹主义色彩,可以讨论。它反映了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以为用革命的方式即可解决建设的问题,解决生产力大发展的问题。正是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一系列重大偏差的发生。 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必须以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平心而论,毛泽东不是不重视生产力因素,他曾反复强调,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同时认为,落后的生产力可以通过不断的革命来获得解放,并实现大飞跃。他认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不在话下的。1940年毛泽东在讲到中国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时,曾明确地说:“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与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领导权。”(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650页。)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的这番话, 是在谈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时说的,他没有把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作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的意思,相反,他是把它看成了与社会主义对立的“一方面”。1943年在《组织起来》一文中,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农村贫穷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集体化的道路(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1页。)。建国后,他急于搞农业合作化,以为一旦如此,生产力就会大发展。他的那篇“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名文,其论据是“共产主义精神在全国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注: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1958年4月15日。)。 毛泽东坚信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不但能够解放生产力,而且能够办到一切想要办到的事情,如让高山低头,让河水改道;消灭疾病;扫除文盲;除四害等等,使中国迅速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