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审计理论框架应由审计基本理论体系、审计规范性理论体系以及审计应用性理论体系所构成。 审计基本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审计基本概念、名词术语和基本方法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列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主要有审计本质(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关系人、审计目的、审计独立性、审计定义)、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的职能、审计的任务、审计的作用、审计的范围和种类、审计的方式和方法、审计证据及重要性、内部控制及其评审的基本原理(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构成内容、评审步骤与方法)、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史等内容。 审计规范性理论体系是由专门用以指导审计主体判断经济活动优劣、提出审计意见的依据标准和用来规范、指导审计行为的规则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审计法和审计政策、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原则、财经法规(除去会计法规以外的宪法、法律、法规、政策、指示、规章制度)、各种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如财务指标、材料消耗定额、设备利用率、产品质量标准等)、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实施准则、报告准则、具体审计准则)等内容。这一理论体系是审计基本理论的延续与发展,主要说明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根据什么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 审计应用性理论体系是一种专门研究具体项目审计要点、步骤和方法的实务性理论,其作用在于指导实际操作。该理论体系构成内容可用右上图表示。 对于上述构建的审计应用性理论体系尚有以下几点需要补充说明:①企业财务审计应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权益、损益、利润分配、纳税情况、财务报表等项目的审计;②金融财务审计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管理经营国家资金财务收支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财务收支的审计;③专项审计主要研究如何开展专项支农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接受国际捐赠资金、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审计;④监事审计则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国有企业监事会对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审计;二是股份公司的监事或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及其成员所履行的经管责任的审计;⑤业务经营审计主要研究审计人员应如何审查企业资金利用情况以及进一步开发潜力的情况;⑥管理审计研究的是审计人员应如何开展企业计划、预策、决策、管理素质、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等项目的审计;⑦绩效审计主要研究审计人员应如何审查政府各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的效益性;⑧验证审计主要研究民间审计人员在开展验证投入资本、参与破产解散清算、调解经济纠纷、鉴别经济案件证据时应掌握的工作要点、技巧及防止受到法律指控的对策;⑨咨询主要研究民间审计人员在设计财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代理纳税申报,协助拟定经济合同,提供审计、税务、财务、会计及其他咨询业务时应掌握的工作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⑩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研究审计人员如何审查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