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制环境 首先是审计的存在、发展、变化必须有法律依据。 其次是审计事业的真正发展,还有赖于全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到现在为止,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有审计难的情况,这正是社会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和领域。 还有一个问题:审计除有指导具体操作的规范外,其标准或依据却是财税等部门的规定。它们无论对错,首先你得“依据”,其次你认为不妥的才是评价、建议。这似乎很矛盾。笔者认为,专家应研究,政府应考虑,群众应评论,审计应建议,这种自己规定自己执行缺乏制约的现象应努力克服,至少在规定出台前应有监督才行。 二、经济环境 没有市场经济,也就不需要有审计。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我们充分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审计也将跟随发展和完善。 三、人际环境 首先,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区长对审计的充分认识和重视是造就审计良好人际环境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相关人员对审计的理解也是造就良好审计环境的重要方面。 四、对象环境 审计的工作对象是检查会计帐目,目的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笔者认为,这里所指的会计帐目,应包括所有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整理不科学,内容不完善,必然会给审计工作增加若干麻烦,甚至造成审计的障碍。 审计对象如何,对于审计工作者说来,是特别关心的审计环境,而目前审计对象的虚假现实,给审计的负面影响实在是非常巨大的,但审计又无法克服,只能有赖于主管机关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五、物质环境 笔者处于旮旯,对全国情况了解甚微,但敢断定:审计经费单列预算的有也是极个别的现象。这就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带来了折扣。解决好审计的物质基础问题,审计机关应积极,人民政府应支持,财政部门应配合,一个独立的经费系统必然会使审计的独立性更加完整。 六、协作环境 就专业化程度说,审计不得不承认无法与专业部门相比翼,在这种情况下,造就一个机关间相互协作的审计环境,公、检、法及党的纪律检查部门的帮助就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舆论环境 审计对象定位是个问题,我们的书、刊、报、会的对象多数是审计工作者,而不是公众。严格地说,审计与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审计舆论的对象定位应是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审计工作者。 八、教育环境 教育内容上,一要根据中国经济形势和审计监督热点难点加以充实。二要根据世界审计发展状况,重视先进审计技术的教学。三要注意应用。审计学科本身就是应用学科,一个大学毕业生不会审计实务,成天只会在许多虚无飘渺的名词上打转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