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审计厅对19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抽查审计结果表明,这些企业均严重亏损,平均资产负债率达70%,有的已资不抵债;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均为负数;19家企业中有17家财务决算不真实,虚假问题突出。分析其亏损情况,审计厅认为有如下几点: ——销售不畅、开工不足。甘肃这19家企业1997年度总体销售毛利率为8.9%,低于期间费用率5.79个百分点,有的企业毛利率甚至为负数。由于成本高,结算中的“三角债”严重,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投入不足,一些企业全年开工率仅30%,有的甚至停产。此外,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电费上涨也是使成本过高的普遍因素。 ——改革滞后,包袱沉重。被审计的19家企业离退休人员费用占全年管理费支出的20.4%,行政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8.6%,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出大。一些企业在管理人员过多、人员富余的情况下,仍然雇用了大量临时工,减员增效的改革举措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资金失衡,效率不高。据审计,截至1997年底,这19家企业应收账款及其它应收款净余额占其内部流动资产总额的49%,已经发生、尚未处理的坏帐损失竟达4357万元,资金占用不合理,形成了企业的潜亏因素。这19家企业存货资金占用额相当于流动资产总额的近40%。 ——管理失控,资产流失。一是货款回笼管理滞后,货款被对方长期利用,甚至形成呆坏帐;二是原材料采购制度不严密,由于个人从中获利,造成材料质劣价高;三是库存管理疏松,腐烂变质及丢失现象突出;四是内部管理失控,“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企业的经销网点收益不上缴,相对独立。如兰州某厂外设26个经营部,占用厂里资金7600万元,却未向厂部上缴利润,厂部成了被“诸侯”架空的“周天子”。这种现象在19家企业中普遍存在。 ——决策失误,资金空投。据审计,这19家企业对外投资项目54个,只有19个有收益,且收益额仅占全部长期投资的40%。有的企业决策失误,投资没有回报,本金已丧失殆尽。此外,建设工程投资失误、浪费损失严重,19家企业审计时共有在建项目74项,价值62981万元。其中有两个项目因决策失误造成停工,金额4413万元;因能力不配套造成浪费一项,投资25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