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基本理论问题思考提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为谁审计 归纳起来,不外乎为立法者审计,为高层管理者审计,为委托者审计,或者为法律规定的社会大众审计。我国现在的国家审计,体制上为行政模式,主要应当是为高层管理者审计,一定程度上也为立法者审计。立足于发展,我国也应当考虑逐步走向主要为立法者审计。再往前看,不论中外,为法律规定的社会大众审计将是一种最高形态。

      二、凭什么审计 分为四种类型,即凭立法权审计,凭管理权(行政权)审计,凭所有权审计,或者凭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我国目前主要是两种权力的混合体,凭管理权(行政权)和所有权进行审计。最终的理想模式可能是仅凭法律赋予的权力独立地进行审计。

      三、审计谁 就国家审计而言,通常都是审计立法者或高层管理者下属的有国家资本(或国有资产、国家财政资金)的单位。没有国家资本的单位,一般不是国家审计的对象。其实,审计是国家的一种权力,在审计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力,非国家经济成份也应当纳入国家审计之列。

      四、为什么审计 审计目的在于监督责任的履行情况。其中“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细化为监督、公证和评价,三者互有交叉,可有不同侧重,但往往同时体现;“责任”(亦称受托责任或经济责任)是综合体,首要层次是会计责任,依次有管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等等;履行的“情况”可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以概括,彼此密切联系但相对独立,亦有不同侧重,逻辑和历史的侧重次序是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和效益性。目的之下是目标,分解为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存在性、所有权及义务、准确性、计价、截止日、表达与揭示,以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等。

      五、审计什么 审计的客体至少是三个层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财务(财政)活动;与财务(财政)活动相关联的经营(行政)管理活动。各个层次紧密联系,审计只能逐项深入,不能逾越。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与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也不难区分审计与会计及管理的责任:会计及管理者提供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等负责,审计的责任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起点和归宿何在 审计的起点为会计报表,归宿则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因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也可以近似地表示为:会计+?=审计。借此还可以表明,审计要从会计报表及会计账目入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审计风险,也可以从测评内部控制或审计风险入手进行审计。这就是所谓不同的审计入手方法或审计取证模式。但最基本的是从会计报表入手,其他只不过是衍生形式,通过测评内部控制或审计风险,还是要立足于会计报表进行具体的审计事宜。这也就决定了审计的归宿还是要返回到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七、什么时间审计 审计的会计报表通常是年度会计报表,被审计的时间应当是一个会计年度。要对一个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就应当改变以往“一年审一次,一次审一年”的做法,而是“一年审多次,多次审一年”。经过连续不断的审计(持续审计),对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而且要年年如此。

      八、什么条件下审计 不仅在机构、人员、工作上而且在精神、经费上都要有独立性。既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也不能依赖于其他任何单位特别是被审计单位而审计。其他不谈,实际工作中往往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必要的食宿和工作条件,也就是审计经费上由被审计单位给予补贴而不是国家预算加以保证。仅凭这一点,不好说审计机关已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和很好的工作条件。解决此问题,尚需下很大的力气。

      九、怎么审计 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规范化地进行审计。至少有几条在观念上要明确:审计规范是一个体系,有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指南等层次之分,具有不同的约束力;审计准则是双刃剑,既是从事审计工作的规矩也是判断审计工作好坏的准绳,不仅要科学可行,而且要繁简得当,否则反受其害;侧重真实性的审计,必须基于会计报表从整体上而不是局部对被审计单位发表审计意见;只要审计,不论有无发现问题,都要取得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不论有无发现问题,是否或怎样处理处罚,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都必须归入审计档案。

      十、审计完了怎么办 我们是为高层管理者以及立法者审计,所以要以适当形式报送审计结果。但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也比较简要。大量的结果是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下达审计决定给被审计单位。须知,我们不是为被审计单位而审计;“被审计单位”从道理上讲不会也没有请我们去审计。当然,不是说审计的结果不要给被审计单位。此外,更多、更好地向宏观管理部门、立法机构、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等提供审计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