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涵义 岗位经济职责审计是审计主体(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重点岗位人员履行经济职责情况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经济业绩和岗位职责作用;检查其是否有效地行使职权,明确审计出的违反财经法纪问题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所至,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并进行审计处理。 岗位经济职责审计,既贯彻了“权责”一致原则,又解决了审计执法中,只对违反财经法纪的法人进行审计处罚,对具体责任人监督乏力的问题。 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分类 1.从类型上分,有4种。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职责审计,事业(团体)单位负责人经济职责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职责审计和上述所属重点岗位经济职责审计。 需要指出的是,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主体应是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党政、事业(团体)和部门直属大中型企业等单位的岗位经济职责审计,并根据线索延伸到所属重点岗位及其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则主要负责本部门重点岗位及所属事业、企业单位岗位经济职责审计。 2.从审计方式上分,有期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两种。其中,期中审计包括常规审计、奖惩审计。离任审计包括晋职审计、调离审计及离退休审计。无论是何种审计,都必须先审计后离任,杜绝随意性,维护干部管理严肃性。 3.从审计内容上分,有领导干部经济职责审计和重点岗位人员经济职责审计。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审计应包括:经济指标、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室购建等大型工程项目、债权债务等)。重点岗位人员经济职责审计,应视具体岗位人员而定,但必须突出资金、财产(物资)这两个重点。 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现实意义 1.是对职务权力监督的有效形式 实行岗位经济职责审计,既可以监督部门单位领导人经济管理职权运用情况,还可以及时指出或揭露经济管理运行中的不规范行为,防范或制止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发生。也是审计监督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过渡的一种形式,通过审计能够发现一个阶段利用职务权力违纪(或犯罪)的新动向,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发挥作为政务部门的审计机关的预警作用。 2.是推进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是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诸如只有几个人掌握的“小金库”、帐外资产,领导个人或与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占用的公有资产、个人欠款等。二是能够从审计监督角度,鉴证、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真实的用人依据。 3.是查处弄虚作假的有力武器 有的部门单位领导,把反映政绩的经济成果,视为数字游戏,任意编造,弄虚作假欺骗组织。开展岗位经济职责审计,能够通过审计监督的途径及时揭穿骗局,鉴别真伪。 4.是对组织人事部门在用人上的一种有效约束 若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出的违纪问题视而不见,把审计视为一种程序,无论审计出什么问题,人照用、照提,这不仅违反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恐怕还有包庇重用违纪者之嫌。 研究岗位经济职责审计需弄清楚的几个问题 1.岗位经济职责审计与其他各项审计的关系 岗位经济职责审计,应成为有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龙头,其他各项审计成为其所属审计内容。在年初下达审计项目计划之前,审计机关要力争与组织部门沟通,尽量按照组织部门年度班子考核,交流比例确定项目计划。为了防止重复审计,一旦被列为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部门、单位,其他审计事项本年度无需再安排。要成果共享,将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的有关内容数据纳入诸如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等审计结果之中。 2.岗位经济职责审计结果的运用 ①关于审计处罚程序。国家审计署法规司在《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说明》已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审计机关对违反《审计法》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视情节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其程序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②向有关部门提供《审计意见书》副本为宜,并抄报地方党委、政府督查部门。为体现审计处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函件纳入审计业务档案,以备查考。在没有处理结果之前,组织人事部门对可能涉及的责任人不得办理调离手续。 ③审计机关对一个阶段的审计结果要加以汇总分析,揭示出倾向性、共性问题,并对审计意见书处理结果加以说明,对产生的直接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总结,向地方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使成果得以转化。 3.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如果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审计不到位或压埋问题,提供的审计信息就会失真,导致用人上的失误。违法违纪等腐败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查处。知情不审,知情不报,是审计工作的失职,要承担《审计法》规定的相应的法律责任,是要受到追究的。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的敏锐性和业务技能,增强辩别是非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